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04

第4章 读者工作与图书馆导读(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阅读有别于传统阅读,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归纳下来,网络阅读能力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迅速检索信息的能力。弄清信息资源的物理分布及掌握先进高效的检索方法是迅速检索的关键。通常,我们可按信息资源的物理分布将其分为本地资源、导航资源和泛在资源。“本地资源”是指存放在本地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其内容的组织经过精心编排加工的,一般结构良好,也易于检索。“导航资源”是指通过目录的形式实现对非本地资源的信息代理工作,是以导航图标及其它符号的形式来引导和连接文章及站点的。充分利用导航路径,可以省去阅读者许多精力,加快检索的速度。而对处于互联网庞大的资源库中的那些从未经过信息代理的“泛在资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好大型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了。

(2)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得的途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权威筛选”的消失,读者面临的是“自我选择”。怎样培养读者的选择能力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里,选择能力包含着哪些方面的素质?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支撑它的基础又有哪些?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和渠道来实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

(3)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批判性评价是自主阅读所应具备的素质,在信息繁杂的网络阅读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者才能从网络中获得真正的有价值信息。另一方面,长期的网络阅读对于阅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有效地加工表现为对获取并经过筛选的信息从内容组织之间的关联程度和逻辑严密性等方面进行整理、编码、储存等。只有经过有效地加工处理并得到内在转化的信息,才能够被接受主体创造性地运用。

3.图书馆导读人员在网络阅读辅导中的角色定位尽管网络阅读是一种自主的探索性阅读活动,但在其过程中也存在着随意性较大、学习兴趣容易转移、学习对象不是十分稳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网络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网络阅读中,图书馆老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1)图书馆的老师应是学生网络阅读的开门人和引路人。将最先进的阅读媒体介绍给学生,大幅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是每位图书馆工作者的责任。要想将学生领入信息时代传媒的门径,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起学生们的网络阅读兴趣是第一步。学生们虽然入了门,但面对互联网上纷繁的知识和信息,由于其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可能会无所适从。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电子阅览室开设讲座,凭借自己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辅助他们解决阅读困难,逐步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学习模式,为最终实现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2)图书馆老师应是学生网络阅读的激励者和保护人。尽管网络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网络阅读和其它阅读方式一样,也常会出现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懈怠和遇到挫折时的畏难退缩心理。这时,教师的监督和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鱼龙混杂的网上信息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来说,缺乏老师的必要保护极易误入歧途。在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中,通过对学生上网阅读过程的监控和采用一些隔离性的防护措施,是我们在辅导学生网络阅读过程中不容忽视且极为艰巨的工作。

(第三节)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从阅读指导的对象来划分,学校图书馆导读方法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

个别辅导也称单独辅导,是指学校图书馆通过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阅读指导。个别辅导一般采取交谈、推荐书目、展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这种方法可以针对每个读者的不同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特征等,培养其特长或纠正某些学生在阅读上的不良倾向。

集体辅导也称群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对应,指图书馆根据工作计划或学生阅读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利用跟学生普遍接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大面积的教育。形式有:开设阅读指导课、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培训班等。

很明显,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分别解决读者阅读过程中的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二者互有利弊,应交替使用,取长补短,学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师生的年龄、年级及本人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段,运用便于读者接受的方式,充分利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生动,有吸引力,富于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导读法,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导读形式具体而言有如下几大类:

一、口头交谈形式的导读

学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口头交谈形式对师生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口头交谈形式对客观条件要求不高,而且图书馆员可以结合借阅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地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向读者推荐、说明书刊的内容优劣,建议或制止读者借阅某种或某类书刊,或要求读者对书刊内容进行分析鉴别。口头交谈形式实际上是学校图书馆最常用的一种导读形式。图书馆员要注意讲究艺术和交谈技巧,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使读者在交谈中受到教育,得到帮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取得较好的导读效果。

学生可能对书刊文献和图书馆的认识不深,对如何利用图书馆也不太了解,图书馆员要在交谈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目录及其他检索工具,帮助他们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与成长的书刊文献,以及教育他们要注意从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客观分析书刊内容,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等,具体形式可自由多样,以学生能顺利接受为宜。至于对教师的阅读辅导,则应注意结合其教学科研的实际,一般以个别解答咨询为主。

书库外借处一般同时附设图书馆目录,读者在此可以查阅读者目录,从中寻找自己所需书刊文献是否在本馆有收藏,以及在本馆的收藏地点和索取方法等。对于大部分学校师生来说,由于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经验和习惯,得心应手地使用图书馆目录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图书馆员要注意对师生进行读书目录使用方法的指导,通过交谈在现场指导读者查找目录。为此,图书馆员要熟悉所管理的目录体系及使用方法,还要有主动热情的精神,能主动发现师生的困难并帮助解决,解答询问时要“百问不烦”。

外借处老师与读者的交谈更多的还是帮助师生选择书刊读物的问题。图书馆员要了解馆藏书刊的现状,适时地向师生推荐那些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观点新颖,适应师生学习、教学和科研需要的文献资源,而对那些超出了学生的欣赏水平或存在一定问题的书刊,则应在交谈中讲明原由,坚决拒借。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借阅过程中要求借阅武侠、言情方面的小说,即使小说艺术水平很高,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书中故事不能很好地分析和鉴别,这类图书就要注意在交谈中向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二、文字式导读

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编印各种通讯、简报、专刊、板报等文字材料,进行图书知识教育,读书心得交流等。

文字形式的导读活动包括编写印刷型和非印刷型两种。编写印刷形式的导读活动主要编写指导读者阅读和利用图书馆的书刊杂志、新书通报、优秀图书目录、推荐书目等。还可编写本馆简介、本馆指南等小册子。

非印刷型的导读活动有:编写指导阅读、宣传图书馆知识的壁报、板报、橱窗海报等。它们的优势是编选相对简便,节省时间,更换内容方便。

无论是印刷还是非印刷形式的文字材料,都要求书写工整,尽量设计美观,色彩鲜艳,以尽可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果条件许可,利用电脑排版技术会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文字式阅读指导活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长期保留、传播,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影响面大,便于读书保存、使用,便于传播、交流。

三、展览式导读

展览形式的阅读指导,就是指图书馆利用各种展览对师生进行图书知识的教育,使之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图书,了解图书馆,进而掌握阅读图书和利用图书馆的方法。

利用展览形式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更为直接。优秀的书刊,从装帧到内容都能牢牢吸引住青少年读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青少年可以受到一次较为深刻的直观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些优秀书刊的阅读欲望与学习兴趣。展览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新书展览和专题性书展。

①新书展览。主要展览最新到馆的书刊文献。新书展览与新书通报一样,目的是为了使师生读者尽快了解新近到的文献资料及其内容,但新书展览更为直观一些。

②专题性展览。以教学或科研中的重大问题,或以纪念日、节日为主题,选择与主题有关的书刊资料,按照主题的要求,有系统地陈列图书。如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为迎接香港回归,有的图书馆就举行了“香港知识图书展览”,向读者展览本馆收藏的有关香港的图书,为读者提供了了解香港、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机会。专题书刊展览的特点是目的性明确,主题突出、内容完整系统,因而能够使读者全面地了解某一问题的梗概及有关的书刊资料。

除了图书以外,图书馆展览的对象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对象,如图片、学生的读书心得等。

例如,有的图书馆举办“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后,将读者的应征文章统一展览在橱窗中,让读者现身说教地谈谈自己利用图书馆的收获,也是一种成功的展览式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