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17734500000040

第40章 现代图书馆导读技术(9)

总结是为了提高。首先,老师要自己思考总结,写成讲稿。要归纳学生获得的新观点、新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指明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学生可谈自己的收获、自己学到的或创造的阅读方法,说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可设计以下表格让教师自己或发给学生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便课后进行总结。类似这样的评价量表请参阅本章(第四节)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内容介绍。

图书馆阅读指导课问题研讨(课堂讨论)观察表观察者日期阅读材料启始问题被观察者姓名使用文本听说对问题的应答提问其他说明:请用以下数字评价被观察者

1.需要讲得更多点

2需更仔细地听,曾要求重新解释

3.叫喊、打岔

4.玩笔或其他东西

5.礼貌谦恭、尊重别人

6.见解很好

7.提出了好问题

8.公正、无偏见

9.对所讨论文本作出明晰的参考,并将其与以前的阅读材料和讨论中的其他文本或参考论点联系起来

10.参与表现突出,包括阅读文本、应答和提问课堂讨论中你听到的最好见解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本次课堂讨论?请选一项打“√”。A.优秀(每个人都认真听,参与,有好见解,无中断)B.良好(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参与但应有更好的见解和表现)C.一般(有个别学生私语,中断,注意力不集中)D.较差(很多人私语,中断,表现粗鲁)(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如何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在这里,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五个方面一般性的原则方法。1.实事求是原则即根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图书馆资源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讨论模式。教师要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自己在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状况;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及阅读特征,为学生设定合理的能力发展及认知目标。要根据文献资源状况尽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保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兴趣、探究热情。2.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即重视师生文本知识的学习,又追求师生能力的发展。图书馆阅读指导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文献知识、文体知识、阅读知识,还要用一系列问题把师生的思维导向更广的领域,通过师生的独立思考和热烈讨论,发展师生的自我批判能力、情境适应能力、口头表达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带着问题读书,做好笔记;要根据老师所提出的系列问题从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中寻找答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寻找答案,挑选一个有丰富内涵的论题撰写发言稿,组织自己的思路,争取发言机会,发展能力。

3.课上与课下并重原则

运用讨论模式,对老师的备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新的要求。课下的备课、自学与课堂上的布置、讨论、总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师生课上与课下的不同活动都纳入讨论模式的轨道中,使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都为实现师生的发展服务。贯彻这一原则的措施如下:(1)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或者布置任务,或者展开讨论,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发言要求高水平,避免在低层次上徘徊,在无谓的问题上争论。(2)要搞好课下的自学、准备。要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优势,通过读者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文献,要求学生在课下大量阅读,大量做笔记,反复思考,力争写出高质量的发言稿或体会文章。(3)搞好课上与课下的结合。把读者服务工作中学生常提问的问题带到课上,把课上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带到课下,指导学生读书自学。4.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原则这是点面结合的教学组织管理原则。讨论模式与其他模式一样,都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学生实际的发展有差异,课堂讨论时间有限,因而在面向全班前提下,还应有对重点人的关照。对阅读面广、能力较强的学生,个别安排其发言,以保证发言、讨论的质量。同时,对个别发言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要个别关照,给予个别指导,以培养能力。5.恰当性原则就是要求讨论模式的运用要与其他模式的运用合理搭配,运用得恰如其分。其他模式,特别是讲授模式、练习模式、实践模式等,都是教学所必需的。讨论模式的运用,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加以安排。其他模式也要根据需要而相应采用。要避免绝对化、一刀切的对待方式。

(四)讨论式教学法实例

这里对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的选修课《“微言堂”读书社》课程开发作些介绍。

1、《“微言堂”读书社》课程开发的背景华南师大附中是一所有50多年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重点中学,有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58人。多年来,学校本着“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有特长,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1993年便开展了探究性、研究性学法与教法改革,1999年实行“周六少年宫式”的选修课改革试验,2003年逐渐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校本课程选修制度,选修合格记学分。

《“微言堂”读书社》作为社会科学类选修课,被编排进课程表,供高中学生选修,每周2课时,选修合格记2学分。《“微言堂”读书社》课程并不是追求新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某一主题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联系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批判性反思。2.、开发《“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要素与方案(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灵魂,也是课程评价的基础和标准。该校制定《“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目标时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性质;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学校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反思的意识与能力。根据这种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华南师大附中将《“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目标确定如下:①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文本的陈述进行反思和质疑。②在批判性的问题探讨中,学生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策略及阅读活动进行反思,形成并发展自己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③帮助学生端正阅读动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④逐步形成一种批判性反思的意向、兴趣和习惯。(2)确定《“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源自:本校图书馆自编教材《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国内有关报刊杂志、书籍、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涉及学生普遍关注的文学、文化、哲学、科学等领域,主要分为10个主题。下面列出其中的3个主题进行说明:①流金岁月——童年与读书文本:从《北大学者谈读书》《课外名篇》等馆藏文献及网上资源中精选文本讨论:通过对童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阅读兴趣的萌芽、启蒙教育的开端,反思当下的读书生活,探求阅读的积极意义,审视当今儿童的启蒙教育状况。②探求文化的空间——名著与大众文化文本:选自《在北大听讲座》《未来的生存空间》等馆藏文献和相关网上文章讨论:从思想深度、文化意义、美学角度等方面比较名著与大众文化对人的成长的不同影响,探求名著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社会文化空间的合理建构。③爱与和平——读影片《甘地》文本:影片《甘地》剪辑片段、从《一个平民的政治主张》《东方》(杂志)等馆藏文献及“世纪中国”“灵地的守望”等网站中精选文本讨论:了解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结合美伊战争及历史上一些重大战争进行思考,认清战争背后蕴含的价值标准,明确维护和平的重要性;通过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的深厚内涵,把握人道主义精神的实质。(3)《“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实施《“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实施遵守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学生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者、接受者,也是积极的认知者。所以华师附中倡导在教学中应由学生自觉参与,鼓励学生对课程目标与要求提出建议,并参与阅读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探讨自己已有阅读经历、人生体会的合理性和局限性。②融合性原则。该课程辅导教师认为,各领域的知识在课程目标下,要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融合,所以他们在教学中十分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讨论比较,使学生个体的认识发展在经过热烈讨论、冲撞、比较、思考后,能克服自己思维意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从而获得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与习惯。③过程性原则。《“微言堂”读书社》课程注重过程性与开放性。它的教学目标不单是追求一个结果,而是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反思以及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课上与课下的讨论中都尽可能充分地给学生展示自己想法与看法的时间和空间,提倡相互尊重,善于接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主动查阅文献资料来获取和积累经验,充实自己的观点,提高讨论稿的质量。④简明性原则。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组织设计中,《“微言堂”读书社》课程力求达到清晰和简明,不让阅读方法、图书馆知识的讲解以及具体内容的交代占用大量的时间,而是突出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多分析、多讨论作品主题,并且要求分析思路简明、讨论主题清晰。

为此,《“微言堂”读书社》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或由学生主持,或由教师主持,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讨论。教师不做知识拥有者或是真理的代表,而是作为一个求知者与学生平等讨论,共同反思自己、反思社会现象。教学结束,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发言和笔记、主题小论文以及手抄报的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具体指标涉及四个方面:观点和论证的清晰性;表现出的批判意识及批判能力;内容的新颖性以及阅读的积极性。3、开发《“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体会与问题在华南师大附中选修课体系中,《“微言堂”读书社》一直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之一,学生们反映:在《“微言堂”读书社》课程中,思想与思想的对话,使我们感到了阅读的无穷乐趣,同学们在课堂讨论后总是说:“我们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好好地想过这个问题?”讨论是使同学们关注到一定阅读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诸多想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师通过讲授法或让同学们提前阅读的方式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这些方式都是间接的,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样的观点和阅读内容,再没有比我亲自听自己的同伴解说更好了。同学们在课堂上常常冲破了那无形而坚韧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大侃童年的读书趣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的故事,为人性的善与恶、战争之利弊争得面红耳赤……阅读与争论是《“微言堂”读书社》课堂上永恒的主旋律,在这旋律中我学会了快速概括读物的主题,学会专心、有礼貌地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发展了我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讨论经常使我忘记自我,得到了许多新的体验,老师引导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各位同学的观点,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使我们变得心胸博大,更容易理解同伴。《“微言堂”读书社》课程的阅读方法、思路,伴随着那一次次的讨论,一份份的收获,将永远存在我的心中,相信这些一定能在将来对我有巨大的帮助。从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到,《“微言堂”读书社》课程已初步实现了教育目标,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反思,尝到了阅读的乐趣。但是,在这一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可能是迫于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也可能是由于传统教学或习惯性的角色意识,再加上大家来自不同的班级,相互了解不多,使得部分同学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较为消极、被动或茫然。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尤其当学生对问题表现得不知所措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文本或馆藏线索,补充背景知识。(2)学生们的“批判性反思”有时流于一种胡乱的反思或强词夺理的争论。教师可以通过颇有说服力的文献报道事例和严密的论把主题探讨引向“深”和“广”,让学生感到阅读的作用。(3)很容易出现一种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在探讨社会现象和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的局限性时,我们不能由此对人性、社会制度等失去信心,而是更坚定地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美好。

二、探究式教学法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图书馆知识、阅读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它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引导学生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我们认为,图书馆阅读指导课探究式教学培养的探究能力要素包括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范围,比较、分类各类型读物,利用图书目录、因特网等信息工具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等;信息的使用和加工能力,如记录和整理读书笔记,撰写小论文等。(一)探究式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它基本上遵循着“问题——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