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17738200000005

第5章 汉字的拆装离合(1)

离合拆装表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非常多,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现在交际使用的姓氏有12000个。如此多的姓氏,难免会有一些同音字出现,因而会给人们实际交往造成某些不便。不过方块汉字具有离合拆装的特点,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个特点来克服不便。

“贵姓?”“免贵姓xiè。”“哪个xiè?”“言身寸的谢。”“您呢?”“我也姓xiè,角刀牛的解。”

这样表明自己的姓氏,不仅可使对方清楚,不致搞错,而且还会给对方留下难忘的印象。

方言字的读音和普通话有时不一致,有些姓氏用普通话来读十分清楚,彼此不难区别,可是在方言里却成了同音字。例如,上海人“黄王”不分,他们就用“草头黄”和“三画王”来区分这两个字。又如,陕西某些地方把“天、地、钉子、铁”读成“铅、计、京子、怯”。同样“田钱”不分,统读为qián。他们便用“口十田”和金戈戈:金戈戈:钱的繁体为錢,将“錢”拆开便是金戈戈。

来区分。

音同调不同的姓也是有的,为了避免别人误会也用离合拆装法来区分。例如,用“言午许”和“双人徐”来区分“许”和“徐”;用“三画王”和“三点汪”来区分“王”和“汪”;用“人可何”和“加贝贺”来区分“何”和“贺”等等。

常见的可离合拆装的姓氏还有:两口吕、双木林、三耳聶(今简化为聂)、耳东陈、西贝贾、古月胡、雨田雷、走肖趙(今简化为赵)、卯金刀劉(今简化为刘)等等。应该指出,这种离合拆装法是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大家都这么说,但其中一些说法并非严格遵守汉字的正确结构。例如,“立早章”中的“章”在音部,从音从十,并非“立”加“早”。又如“二马冯”中的“二”是两点(“冰”字),而不是两横。再如,“十八子李”中的“李”从木从子。并非“十”加“八”加“子”。甚至还把“楊”(今为“杨”)说成“木易杨”。而“楊”的右旁是“昜”(yánɡ)不是“易”。

附带说一下,除离合拆装外,也还有一些其它方法表示姓氏。一、强调某些字的部局,使对方很容易明白所指的字,如草头黄,三画王等。二、简明说出某些字的写法,对方一听就懂。如干钩于,大写伍,反手毛等。三、使用人们易懂的名词、数词,说明是其中的某个字。如石头的石,孔子的孔,千万的万等。

西汉末年,残暴成性的奸臣董卓弄权,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当时流传了一首咒他早死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

某布店来了个布贩子,店老板忙迎上前去问:“您贵姓?”“免贵姓张。”“弓长张还是立早章?”“弓长张。”布贩子走后,老板向自己的儿子讲了一番待人接物的大道理。第二天又来了一个人,此时老板不在,儿子便问道“贵姓?”“免贵姓李。”“弓长李还是立早李?”客人愣了一下,心想自己碰上了个呆子,于是很生气地说:“什么弓长李,立早李,真是岂有此李(理)!”

毛泽东对姓氏文化十分娴熟。一天和党外朋友聊天,当提及蒋介石和毛泽东龙虎相斗时,毛泽东饶有风趣地说:“他是草头将军,我是反手毛。”这里,表面上看是谈出了两个人的姓,暗藏的意思是他把蒋介石根本没放在眼里,并决心反对这个独夫民贼。

姓氏文化十分丰富,透过离合拆装表姓氏可见一斑。

题辞砭顽劣二则

汉字像是魔方,可拼装,可拆解。拼装和拆解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文人们利用汉字这一特点编造了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

古月门市

从前某药店有个自负而胆大的学徒,虽然他在这里只呆了两年半,还差半年方可出师。但他认为,对中药材的品种和性能自己已经熟悉;坐堂先生平时讲的一些中医诊疗知识,也都记下了。总之,自己也可以开店卖药,当先生看病了。

他真的开了个小药铺,并声称同时治病。他知道那个坐堂先生书法很好,就请为自己的小铺写个招牌。坐堂先生自然知道他的底细,推辞不写,可经不住此徒死缠硬磨。无奈之下,坐堂先生提起笔来,思虑良久,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

小药铺开张了,在万字头鞭炮燃放中,揭开了蒙在招牌上的红绸,“古月门市”四字赫然凸现。不过此后小药铺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何故?“古月门市”者“胡闹”也,谁敢光顾!

蘭波

兴化城东有一土财主。此人原是个泼皮,人称皮三。他早年穷困潦倒,以打柴卖草混日子。后来得了一笔不义之财,放驴打滚的高利贷,不几年便发了起来。购田地,置宅院,买丫环,雇佣人,自尊员外。光景好了,他想附庸风雅,于是备了份厚礼请郑板桥题词。郑板桥对此人早有所闻,但并不拒绝礼金,只是一言不发,提笔写了“蘭波”二字打发了皮三。

得到了郑板桥的墨宝,皮三非常高兴。大摆宴席,邀请街坊邻居,借此机会抬高身价。不吃白不吃,来的人还真不少,大家细品“蘭波”二字,可谁也不解其意。这时有一人见皮三出门迎接另一批客人,趁机小声说道:“拆开‘蘭波’,不就是东门扛草的皮三吗?”众人偷偷地笑了。

话说测字

过去流传这么一句话:“测字算卦,尽是假话;读的书多,坐的官大。”时下测字算卦的到处都是。测字,也叫拆字,是把汉字的笔画或部件拆开或合并,作出解说来占吉凶祸福的一种迷信活动。其中上当受骗者不仅是农民、工人,也有干部。这些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心理不大健康,二是汉语知识欠缺。其实不要说这些人,古时皇帝佬被人忽悠的也不乏其例。

宋高宗赵构因为岳飞主张对金开战,秦桧主张讲和,被搅得六神无主,于是微服上街散心。恰巧遇上了一个拆字先生,此时正值春天,赵构随手写了一个“春”字给他拆解。先生看罢纳头便拜。赵构大惊,问其究竟。先生说:“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赵构听了觉得在理,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拆字先生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说罢立即开溜。显然这是向赵构点破秦桧专权。谁知昏庸的宋高宗并没有听懂,这才发生了奸臣害忠良事件。

明正德15年,武宗朱厚照病危,诸亲王争夺皇位十分激烈,朱厚熜(cōnɡ)是朱厚照的堂弟,他也参与了这场斗争,他为此煞费苦心,不免有些烦郁。一日,他带着随从,微服外出。见一算命测字摊,就慢慢地走了过去。他让测字先生测一测时运,即心想的争夺皇位的命运。他在地上写了一个“朝”字。测字先生不假思索地说:“贵人原是十月十日所生。”朱厚熜暗暗惊奇,因为他正是十月十日所生。接着他又在地上写了个“一”字。测字先生说:“‘地’者‘土’也,‘土’加一横是‘王’,贵人必将位处九五之尊。”朱厚熜乐得眉宇间露出笑容。后来朱厚熜果真当上了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其实,测字先生是一个有心计、熟悉朝庭人事的人,他就是严嵩。朱厚熜即位后,严嵩凭借测字一事攀附并深得信任,此后严嵩便成了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奸臣。

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大军进逼京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惶惶不可终日。一天,他身着便装来到街上,向测字先生问吉凶。测字先生让他报出一个字来,开始,朱由检不愿暴露身份,不开金口,用脚在地上划了一道,此时测字先生立即跪下,连呼“万岁”。朱由检很是纳闷,问:“何以见得?”测字先生说:“‘土’加‘一’,非王而何?”朱由检以沉默方式承认了身份。测字先生要他说出一个字来。他这才顺口说出了个“友”字。测字先生说:“不好,‘反’出了头,天下大乱。”朱由检大惊失色,连忙又说:“我说的是‘有无’的‘有’。”测字先生说:“更糟,大‘明’已去一半。”朱由检越发慌乱,最后耍赖了:“不,我说的是申酉戌亥的‘酉’。”测字先生说:“多凶险啊——至‘尊’斩头截足。”朱由检给吓晕了,晃晃悠悠回到紫禁城,不久就在煤山自缢。他至死也不知道这是测字先生故弄玄虚。原来这个测字先生久居京城,一则见过皇帝的尊颜,二则对当时闯王逼近京城已有所了解,断定了大明江山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