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17857000000017

第17章 教育管理知识(2)

系统科学是20世纪40至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包括一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所有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等。它们分别来自数学、技术科学、神经生理学、理论生物学等科学。系统科学的产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史上又一次的飞跃,它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本质的运动规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组新兴的学科所要解决的又是同一个问题,即系统中的信息问题。信息论研究了信息的传输和变换问题,控制论要对信息进行控制,必然涉及到诸如信息的产生、存贮、显示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系统论所研究的复杂系统,要靠信息来连接,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使科学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以“实物”为中心的体系,转到以“系统”为中心的轨道,从而导致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使人们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扩大了成千上万倍,有的甚至达到十几万倍。对此,前苏联著名哲学家茹可夫指出,这是本世纪以来,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解决了动力、材料和工具等问题,从而使人的体力得到解放,能从事超过人的体力所能承受的各种劳动。过去作为神话的千里眼、顺风耳、飞毯、人工降雨……都已逐渐成为现实。今天系统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使人的智力得到解放。现代科学一方面证实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说明人的智力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才儿童或成人都不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信息都储存在大脑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一秒钟内进行上亿次的计算和检索。现在与系统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难题。电子计算机已经设计出几代了,它能模拟人类复杂的智力功能,大大超过了个体人的智力范围,使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储存、加工、变换、检索、选择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使人类控制世界、预测未来成为可能。

系统科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把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引进到社会管理之中。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管理的对象就是一个系统。它是动态的、非平衡的,它与周围的各个系统或要素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当某一个系统或要素发生变化之后,必然波及到其他系统或要素,形成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系统管理就是从系统的特点出发,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设计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安排好人、财、物等要素的位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尽量减少消耗,并想方设法使其增值。

目前社会系统理论已成为一个在西方很有影响的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人巴纳德。这个学派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小至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大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协作系统,它们都是由相互协作的各个人组成的系统。每个人由于各自的目标、愿望不同,在协作组织中就会产生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不一致,作为组织就要善于把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作为个人需要清楚在工作中应对组织作出贡献,实现组织的目标同实现个人目标与愿望是密切相关的。组织不仅要考虑组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还要考虑影响目标实现的环境变化,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的过程就是要使组织内部各个要素保持平衡,并能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一、系统科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一些新观念

(一)整体优化

整体是系统的基本属性。整体使系统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的功能,对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功能。因此,教育管理人员在做具体管理工作时,都要有整体思想。

整体优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从整体出发,把整体优化列为主要目标。整体优化是否要求各个局部也都应当优化呢?这要作具体分析。有些局部在整体中是重点,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必须优化的。而有些局部虽也是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其重要性不大,这些局部达到合格的标准就可以了。因各个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为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再有,就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平均摊派,要把不同性质和数量的“资源”分别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保证整体的优化。如果我们不加区别,各个局部都实行优化,把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结果就会使整体优化的目标落空。为了确保整体优化,学校管理人员就要对起关键作用的局部采取优惠政策,使它们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优化是目的,整体是实现优化的手段。因为整体所具有的机制是个体所没有的,就像森林具有调节气温、水土保持、防止噪音污染的机制一样,但单独的一棵树却没有这样的机制。

整体优化的思想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古希腊时,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的著名论断。后来被系统论的创立者们奉为经典。这里所讲的整体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堆积物,而是一种有机集合体。整体的存在虽然不能改变各个要素的性质、数量和功能,却能使事物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发生质的飞跃。各个局部在它们脱离开整体之后,也就不再有整体的特征和功能了。

教育管理人员要按照整体优化的原则去处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尽管各个科、室、处和班组都强调自己的重要,都要求给予更多的人、财、物的支持,而教育管理人员绝不能采取谁喊得凶,就照顾谁,或者采取哪一个部门也不得罪的态度处理问题。关于确定重点的标准,要有一个整体规划,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现在确实存在争资源的现象,原因不仅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整体意识,还与资源不足、无偿使用、不与效益和责任制挂钩有关。如果管理方式加以改变,会有助于各个部门和单位从争资源转向挖掘潜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效益。

(二)合理组合

组合本来属于数学概念,它是研究有限或离散的系统中的选择、排列和运算的问题。组合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把组合的思想用于管理上,就是指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整体。事实上在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所采用的组合方式不同,产生的组合效应也不一样。组合效应是从要素组合达到整体质的飞跃所产生的效果。相对稳定的组合就叫结构。系统内部由于排列方式不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构。系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待外界环境的变化,这叫功能。正是由于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才产生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的效果。管理者要尽量使管理对象做到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怎样才能使组合趋于合理呢?

第一,要把整体分解为各个要素,并对各个要素进行筛选,然后按照规定的目标或要求进行重新组合。组合过程是由无序到有序,有序的程度越高,结构也就越严密,越合理。

第二,组合的合理性往往是相对的,它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其合理性也在变化。本来被视为合理的组合,在时间或地点发生改变后,就可能是不合理的;相反,原来不合理的组合,由于条件的变化,也会成为合理的。

第三,组合可以千变万化,最佳的组合应从可以互相替代的几种组合方式中选择。

学校管理中的组合工作是很多的,如任命干部时有一个领导班子的合理组合问题;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时,有一个课程组合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中,在年龄、文化知识水平等方面有组合问题;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也有组合问题。

(三)开放与闭合的统一

开放与闭合是事物运动的两种方式。开放式是指系统与系统之间或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进行物资、能量、信息的交流的方式,只有开放才有发展,系统在开放过程中才能得到必要的补充、提高和修正。在开放过程中,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因素都将聚集到系统中来,其中有积极因素,即有益无害因素;有中性因素,属于无益无害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即有害无益因素。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如果管理不当,消极因素在系统中泛滥,就会使系统出现混乱。

闭合是事物运动的另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指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成一条因果长链。这种闭合方式能够提高系统自身的调节和控制的功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排除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但是,任何系统如果长期处于闭合状态,得不到外界的物资、能量、信息等的补充和支援,就会萎缩、退化和落后,学校组织也同样不能处于闭合状态。

因此,教育管理必须建立在开放与闭合两条线路上,在开放中求发展,在闭合中得有效。如果只有“开放”而无“闭合”,教育管理就可能出现失控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教育系统开放得还很不够,因此,要多宣传一些开放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学校应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办教育,使自己形成一种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功能,能够自觉地、主动地排除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干扰,也就是说,学校要发挥闭合方式的功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开放”并不是否定“闭合”。同样,我们强调“闭合”的意义,也不是否定“开放”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如果学校系统忽视开放,就有脱离实际的危险,学生对外界的复杂情况就会缺乏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只有把开放与闭合统一起来,才能使教育管理及其改革走向合理和有效。

(四)动态平衡

学校领导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全校人员创造一个稳定的、平衡的、有序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这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表现是一种动态的,它的各种发展和变化的因素都对学校管理产生影响,表现在学校内部人员的流动、教材的修订、教学设备的更新、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种管理机构的调整,等等。这一切都可能打破原有的校内秩序的稳定和平衡,会带来一系列的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这种动态的环境,教育管理干部应该怎么办呢?企图维持原有秩序的稳定和平衡是很难办到的。学校管理者必须立足于“动”而不是“静”,管理工作就是在动的环境下,建立新的秩序,使它稳定和平衡。为此,教育管理人员要有预见性,要深入了解学校各方面工作发展的趋势和倾向,在新的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

(五)信息反馈

信息可以泛指一切有用的数据、资料、情报和符号系统。它反映着各个事物之间的差别、状态和水平。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是进行科学管理的核心。信息反馈是信息传递的一种线路,它把输出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再输入回来,以便对原来规定的目标值或标准进行比较,纠正偏差。对于信息载体、信息渠道、信息量以及信息源都要进行研究,寻找最有效的信息载体,增强渠道的滤波作用,信息量与信息渠道的多少要成比例,要扩大信息源,这样才能使传递过来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和及时。如果信息载体和信息渠道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信息梗阻、信息衰竭和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系统科学为教育管理提供了一些新方法

这里所讲的新方法,主要是运筹学的方法。运筹学的方法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军事上出现了许多超出军事指挥员知识范围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军事部门组织了一批不同学科的专家进行集体研究,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于是就产生了运筹学。它主要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解决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使用有限资源之类技术性较强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运筹学在民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自动管理存货、安排人力、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或空中交通、工作程序、政府部门投资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运筹学的方法和工具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由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精神生产部门——文化、艺术、教育等,为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了7种新方法。

(一)分配的方法

分配的方法是研究有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以获得最大效益和最小消耗的一种数学方法。主要运用的数学方法是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目标函数,它是决策变量的函数,可以用来评价各种方案的数量指标的好坏;另一部分是约束条件,是决策变量的限制条件。约束条件常常用一组等式或不等式方程来表示。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之间的变量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时就用非线性规划。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分配的方法,就是用这种数学方法把有限的资源在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任务中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利于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库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