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17857000000019

第19章 教育管理知识(4)

行为科学同系统科学一样,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1949年美国科学界在芝加哥大学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学术讨论会,到会者既有社会科学家,也有自然科学家。他们试图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办法共同探讨人的行为问题。在这个会上有人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个名称。在1952年由福特基金会出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53年福特基金会邀请各著名大学的有关教授开会,正式确定用“行为科学”这个名称。从此以后,行为科学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现在这门科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现在世界上有一些学者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原因之一,归为行为科学的作用。还认为行为科学是对传统的经营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树立现代化管理的旗帜。行为科学是在梅奥提倡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许多国家都把它列为各级领导人员的必修课。

什么是行为科学?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解释是,凡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都叫行为科学。诸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中凡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那部分都属于它的分支或组成部分。狭义的解释是: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也有人把行为科学解释为以人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科学。

我们认为把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管理过程之中是管理科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管理学家长期以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技术、成本以及工作程序的改进上,而忽视作为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主体的人的作用。在我国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把系统工程与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因此,当我们研究社会系统和组织系统中各种重要问题时,都不能忘记人在社会系统和组织系统中的行为规律,其中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等。

第五节 教育管理与教育学

教育管理学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教育的目的论、价值论、过程论、方法论不仅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管理行为的理论依据。可以这样说,教育管理学就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它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为改变教育的旧系统和创立教育的新系统,做出理论上的回答。

每一个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并能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组织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一、按照教育学的要求建立教育环境

对于教师和学生们来说,社会是个大环境,而学校环境是个小环境。学校管理人员要利用学校的环境去影响每个人的发展。尽管学校的环境对于个人的发展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但它对师生们来讲,又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激发因素,也是改变人们行为的重要条件。许多著名校长在经营管理上所取得的成绩,都同他们创立的理想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当人们到学校去参观的时候,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呢?是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操场和校园等,这是物质环境。第二个印象是校园是否整齐、清洁,建筑的布局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从学校的黑板报、展览橱窗、各班竞赛的统计表上,可以看出这个学校的校风、校纪、创造精神以及荣誉感等等,这是精神环境。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学校,就必须进行深入的考察,这时人们就会产生第三个印象,其内容有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教师的进修和提高,是否为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是否为教师接触新资料、了解新信息、参加各种有关学术活动或文化活动提供物质条件,是否鼓励师生广交朋友、加强学校同社会各行各业的往来等,这是信息环境。

物质环境是表层环境,它是办好学校的物质条件。但有些学校的物质条件很好,并没有把学校办好,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学校的精神环境太差。精神环境是一种潜在力量,它虽不像物质环境具有显现性,但它是充分发挥人和物的潜力所不可缺少的。现在一些富裕的乡镇企业,重视教育,舍得花钱,但也只是停留在为学校创设物质环境上。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管理者要把重点放在精神环境和信息环境的建设上。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乡村,如果不主动开发信息渠道,充分利用信息所提供的“营养”,学校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关于所谓外行领导,还是内行领导,只要人们到学校作一番深入调查了解,就会作出答案。

二、按照教育学的要求端正教育思想

学校工作人员天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这种教育行为或管理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所支配的。无论是受过师范教育,还是没有受过师范教育的人,都能对教育发表出一些看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观。这种“天然”的“朴素”的教育观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学校的领导者要用相当大的精力去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

以面向未来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打破了教育的传统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其一生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知识,对其一生来说,仅仅占20%的信息量,其余80%的信息量则是他在工作期间得到的。学校已不是人们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受教育的时间,也由一次性学习变为继续教育,由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连续性学习模式,转变为学习与劳动在时间上交替进行的回归教育。我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还要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社会里各行各业都将具有教育的功能,学校仍然是一种专门化的教育组织形式,但又同时存在着大批非学校的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了交叉纵横的、庞大的教育网络体系。

学习由维持型学习向创新型学习过渡。以往的学习是为了维持现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现存制度的学习形式。这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性学习,即当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学习使他能够调节自己,保护自己。这种维持型学习曾提出学用一致,但这种应用是限定在固定的原理、原则、程序、方法的圈圈之内的,并以此为证据去解决常规性的问题,因而它难以应付突变的或例外的事件。另外,维持型学习十分重视本学科领域中专家、学者的权威性,而不能使人在更广泛的思维空间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选择,科学的发展给予人类的是更大的选择自由,而维持型学习却把人的思维束缚在固定的知识圈里,基于这种状况,一些教育家提出创新型学习。

创新型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预见性,一是参与性。所谓预见性,就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选择期望事件,并为它的发生创造条件,以避免不幸事件或有潜在危险性事件的来临。所谓参与性,是指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种以合作、对话、移情为特征的行为。

创新学习的范围不限于语言和工具,它还包括各种价值观、人际关系等等。只重视语言和工具而忽视其他学习要素是不对的。当然,“语言作为人类符号思维的最高级、最令人惊奇的成就是必须学习的”。工具是指所有扩大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对改造环境的技术、工具必须进行学习,它可使人体和头脑得到延伸。价值观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主观与客观、事实与判断、科学与伦理、目的与手段、理性与非理性、精确的科学与非精确的科学、社会本位主义与人本主义等等区别开来。价值观是创新学习的“催化酶”,使人们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中进行选择,承受各种压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人际关系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阻止人们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剥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改造的障碍之一就是人际关系。这种障碍来源于不相等的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沟通,也会相互排斥。

创新型学习的方法有预测法、模拟法、未来场景设计法、对话、合作和移情法。

三、按照教育学的要求建立学校秩序

其一,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其二,定任务、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以及建立选拔、使用、进修、考核、晋升、退休等制度。

其三,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评比考核制度、考勤制度等等。

造成学校秩序混乱的原因,往往是与缺乏教育管理理论的指导、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有关。

四、按照教育学的要求指导和检查教育工作

其一,对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指导与检查。

其二,对影响教育质量诸因素的分析。

其三,对教育质量太差的课程或乱班的诊断。

其四,对教学改革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估与组织。

总之,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会自发体现,只有当管理工作符合教育规律时,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违背教育规律时,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搞学校管理工作的人一定要学习教育学,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搞好教育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仅仅懂得教育规律并不一定能把教育管好,作为教育管理者还必须掌握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具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