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17857000000034

第34章 成功校长的调查研究能力(7)

(2)学习状态的一般分析:学习状态比较好;学习状态指标不平衡。

(3)生活志向的一般特征:合于社会要求;富有进取精神;追求精神价值;注重统一利益。

(4)学习状态与生活志向的相互关系。其中有:成就性生活志向一般有利于形成好的学习状态;修养性、生活性、生活志向与学习状态的相互关系要做具体分析;不定性生活志向一般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

(5)结论与讨论。结论内容有:对当前工科大学生学习状态的估计;工科大学目前生活志向的一般特征;学习态度与生活志向关系的复杂性。讨论内容有:关于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关于大学生的生活志向;关于学习状态与生活志向的相互关系。

(四)写出书面调查研究报告

在完成了鉴别和选择材料、提炼和确立主题、确定结构形式和拟定写作提纲之后,就可以把调查材料、分析研究的结果充实到结构形式当中,写出书面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有写出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的成果才能引起社会的肯定和关注,才能最终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并据以为决策的参考资料。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

关于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在上文中刚刚讨论了它的一般形式。但若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十余种。然而,调查研究报告并不是八股文。需要死定出一个个模式后,往上填充内容。文无定法,亦无定式,写作调查研究报告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就具体内容来说,调查研究报告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一)调查研究报告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就是通常所说的题目。调查研究报告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却有一个总体的要求: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富有特点,其用语要简洁凝练。好的标题能发人深省,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可分为疑问式和肯定式;按标题的多少可分为单标题式、双标题式和多标题式。这里,按标题透露调查研究报告主旨的程度,划分为三种形式:

1.非揭示主旨式。这类标题不接触调查报告的主旨,只透露调查的地点和文种。

2.有限揭示主旨式。这类标题把调查研究报告的主旨有限度地揭示出来,使人们对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有个大概、明朗的了解。这类标题常用于反映面广、内容丰富、社会背景广阔的调查研究报告中。

3.充分揭示主旨式。这类标题把调查研究报告的主旨较为充分地高度概括出来,使人们对调查研究报告的对象和主要问题以及文种等一目了然。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

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写好调查研究报告的开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难就难在必须面对全篇内容、结构“瞻前顾后”,对“全局”通盘考虑,理清事物发展、联系的“脉络”,找到叙述的“起点”,还要定好全篇的基调和角度。总之,要找到引人注目的开头,以最恰当的方式拉开调查研究报告的“序幕”。常见的导言有以下几种形式:

1.提问式。即把调查研究报告所要回答的问题,在导言中提出来,以突出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

2.议论式。即导言用发议论的方式引出调查研究报告的正文。这类导言往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开宗明义。

3.介绍式。即在导言部分或交待调查、写作的目的或动机,或概括调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或交待调查的情况。

导言的作用,在于以概括性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先入为主,使人们在未读正文之前,就在总体上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过程以及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有所了解。

当然,调查研究报告也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有导言,有的调查研究报告往往是直截了当地列出正文标题,细分出若干个小标题,或索性用“一”、“二”、“三”等数码标示出来,而并没有正规的开头语。有的调查研究报告甚至将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范围等直接写人正文。例如《关于大学生的人生观状况和特点的研究》一文。可见,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没有固定的模式,用不用导言,用什么样的导言,要视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用途等具体情况而定,写作的自由度是很大的。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情况部分

调查研究报告的情况部分,其任务是对事物的现状或发生、发展过程实事求是的叙述和评议,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还要把调查到的事实材料恰到好处地提炼和概括。为使情况清晰明了,层次结构分明、突出,常常把情况分解归类,将用以说明或论证主题的材料和观点分为若干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如此层层划分,直至完成报告为止。在每一小部分中,既有点上情况,又有面上情况,做到点面结合,虚实相济。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肯定成绩。即反映调查对象有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在调查研究报告中,有的结论部分只限于对以前的一般工作进行评论,有的则与成绩部分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

2.提出问题。即反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一般来说,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三个步骤是顺理成章,缺一不可的。

3.介绍说明。即客观反映调查对象的发展情况,以及调查研究过程的一些基本情况。这类情况往往只是单纯的情况描述,而不带有作者的评议思想倾向。这类情况一般见于考察报告。

(四)调查研究报告的研究分析部分

研究分析部分联结着前面的情况部分和后面的对策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功用。这一部分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鉴别和加工改造,建构起概念和理论的系统。通过利弊分析、原因分析和观测分析为提出对策提供事实的和理论的依据。

1.利弊分析。即针对调查对象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影响而进行的分析。

2.原因分析。即从众多的调查资料中探寻影响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追根溯源,找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性。

3.观测分析。即透过调查的现象材料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研究分析。

(五)调查研究报告的对策部分

对策部分是调查研究报告的结论部分,调查研究的成果、社会价值和参考研究价值在这一部分集中地体现出来。它通过深入细致地对调查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总体或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六)调查研究报告的结尾

古人对文章结构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诫训,要求结尾要简短、自然、有力。当文章应该结束时,不要画蛇添足,狗尾续貂。调查研究报告的结尾也是这样。因内容的不同而写法各异。从形式上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结束语省略;二是结束语较短;三是结束语较长。从内容上看,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1.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2.展望未来,激励读者,指明方向,由点及面,高屋建瓴,从超越一般的高度上来总结经验、说明观点、深化主题。

3.提出问题和建议。根据调查的情况,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工作的方法、途径、措施和建议等。

4.收束全文、说明主要观点,概括、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