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17857000000033

第33章 成功校长的调查研究能力(6)

1.理论研究型。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来源于现实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作出理论概括和说明。在写作上,调查资料要系统、完整;论证过程要严密;研究结论要鲜明、新颖。

2.历史考察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揭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在写法上,通过旁征博引历史事实,并由此分析论述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

由于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读者对象等的不同,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在写作上,一般都要经过下列步骤:

(一)精心鉴别和选择材料

为了突出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准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就需要精心鉴别和选择材料,即如毛泽东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是不可或缺的。

1.鉴别。即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辨其性质,判其真伪,估其意义,量其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告诉我们:“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对调查资料的鉴别,实则是对感觉材料的深入理解。通过鉴别分析还要去掉那些可信度低的、虚假的材料,保留那些可信度高的、真实的材料,不要被虚假的或表面的材料所迷惑。

2.选择。即对大量的调查资料精选,剔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琐碎的材料,而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的典型材料。

选材时不仅要围绕主题,选择那些典型、准确、真实的材料,还要选择那些生动、新颖的材料,没必要去“吃别人嚼过的馍”,选择陈旧的过时的材料。毛泽东在文章和讲话里,常常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借古喻今,或以通俗的材料说明大道理,令人叫绝。

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一般材料与典型材料,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点”的材料和“面”的材料、文字材料和数字材料、口头材料和书面材料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灵活、有针对性的选择。

3.在选择调查材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调查材料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不仅要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而且要深入到事物内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二)提炼和确立主题

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是报告的灵魂和统帅。如果把调查研究报告比作一个军队,把材料、布局结构视为诸兵种及其构成的话,那么,主题就是这个“军队”的司令部。调查研究报告中材料的取舍,结构布局的安排,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标题的确立等,都要服从主题的“命令”。因此,能否提炼和确立一个明确的、深刻的、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是写好调查研究报告的关键。

调查研究报告主题的确立,一般要依据以下三个因素。

1.调查研究之初的导向性或针对性。一般而言,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是对调查研究之初主题的沿用,或与之相一致。

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且贯穿报告的始终,不能分散,不能有“多中心”。

2.解决学校工作中提出的亟待解答的问题。

3.调查研究中得到有助于抓住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对这些典型材料的概括与升华。

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要鲜明,它所表现的基本思想、立场和观点必须十分明确,清清楚楚,毫不含糊,使人一目了然。这是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作风的重要标志。因此,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要十分鲜明才能说明问题。“温吞水”煺不了毛,“钝刀子”割不得肉。态度暧昧,模棱两可,吞吞吐吐,欲说不说,都要尽量克服。

为了达到主题鲜明的要求,调查研究报告的题目一般要求要醒目,使人通过其标题即可了解调查研究报告的思想内容。

为了使调查研究报告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可以根据调查材料的具体情况,在总标题下设若干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各自代表的专题可以独立成篇,各篇之间离而不散,如藕断而丝相连,浑然一体。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与提纲的拟定

1.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就是指调查研究报告的表现形式。安排合理的布局结构,才能按照主题的要求,把调查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才能做到分析研究脉络清楚,井然有序,使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得到恰当、充分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写作调查研究报告看作是建造房屋,主题就是建筑目标,即造平房还是楼房,造三层楼还是五层楼;材料则相当于砖瓦木石,即建筑材料;结构即是为构建调查报告这座“房屋”而设计的蓝图。

调查研究报告结构无“定式”,但它必须服从调查研究的主题内容,以便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由于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作者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而报告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总分式。即调查研究报告各结构层次之间的“分总”关系。

(2)并列式。即先把调查材料按性质进行分类和组织,然后把几个观点按其内在联系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用醒目的标题表现出来,以共同表达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

(3)递进式。即在调查研究材料的安排和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上,如同剥竹笋一般,步步深入。

(4)因果式。即先摆出调查研究的最后结果,然后运用搜集到的材料来说明这一结果的缘由,全面分析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5)平叙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组织调查材料,并从各方面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三个孩子去蛇岛——长春市三个小学生出走的调查报告》一文,叙述了三个小学生背着家长和学校老师,不辞而别,独自到蛇岛去观察野生动物的经过,并且提出了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对于少年儿童的强烈求知欲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学校和家庭应该去努力培养和正确引导。

2.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提纲。在写文章以前,通常是先写好提纲。提纲把文章的“大意大势”表现出来,写好了提纲,才能“纲举目张”,收放自如。

调查研究报告的提纲,是报告的结构的形式化,亦即布局谋篇的具体化和文字化。提纲的拟定,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构架的过程,就是把“蓝图”变为文字说明的过程。其中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以免造成结构松散、逻辑混乱的毛病。具体说来,可以把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按“主题—纲—目—项”,即“总标题—分标题—小标题—子标题”的形式分层排列。然后将精心选择的材料按纲、目、项的顺序及其逻辑顺序加以归类、排列,并按此组织材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下面以《工科大学学生学习状态与生活志向研究》一文为例,说明拟订调查研究报告写作提纲的一般形式。其提纲如下:

(l)指标的制定及调查过程。指标的制定有:学习状态及其指标;生活志向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