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17857000000006

第6章 教育科学知识(5)

在我们看来,教育制度不但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系统,而且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系统。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既包括学校教育机构系统,也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等等。所以说,教育制度是由上述这些教育机构构成的教育机构网络的总和,或这些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

从逻辑上讲,这些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所应讨论问题的范围。不过,在教育学原理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讨论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系统。在这里,教育制度就是讲的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至于教育制度的另外一个方面,即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的问题,则由其他相应学科研究或专题研究了。

二、学制:最初的教育制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学校教育系统。因而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所以把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除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之外,幼儿教育机构、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于是形成了以学校教育机构系统为主体的包括上述其他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系统在内的更为完整的教育机构系统。这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制度的范围。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教育制度已不限于学校教育制度了,这一点在不少国家的学制图中已明显地显示了出来。比较典型的是表现在朝鲜、斯里兰卡、泰国、英国等国的学制图中。不但包括了学校教育机构系统,而且也包括了幼儿教育机构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因此,在当代,学制已不止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已经是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系统的总称了。所以,在这里,现代学制就是现代教育制度,而不是仅指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不过,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在现代学制中,现代学校教育机构系统乃是最严密和最有效的教育施教机构系统,并且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学制规定着各级各类施教机构系统的总体结构,规定着各个施教机构的性质、任务、教育条件和学习年限,规定着各个施教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学制的制定对整个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正确而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学制,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施,对国家制定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它对儿童、青少年以至全体公民的身心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学制的变革

现代学制在形成后的近百年来,不论从纵向学校系统,还是从横向学校阶段来分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一)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直到20世纪初,西欧双轨学制,一轨只有小学,一轨则只有中学和大学。近百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学制从小学开始向上逐步并轨。

20世纪初,初等教育是专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那时,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子女是在家庭中或在中学预备班里接受初等教育的。经过两次世界大战,通过劳动人民及其政党、进步人士的努力和争取,德、法、英等国终于先后实行了统一的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终于并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及教育逐步延长到了十年左右,已到了中学的第一阶段。过去,欧洲的中学本来是不分段的。现在,同是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在高学术水平的完全中学的第一阶段进行,有的则在新发展起来的低学术水平的初级中学里进行,机会很不均等。于是,英、法、德等国采用了综合中学的形式把初中的两轨并在一起。英国发展最快,20世纪80年代初综合中学的学生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90%以上。这样,西欧双轨学制事实上已变成分支型学制了,即小学、初中单轨,其后多轨。

英国的高中也正在通过综合中学实行并轨。英国的综合中学不但为实行双轨学制国家的初中并轨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为其他国家高中的并轨创造了经验。要实行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教育普及到哪一级学校,双轨并轨就必然要并轨到哪一级学校。要普及高中,双轨并轨就必然要并轨到高中阶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第一,义务教育普及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轨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的普及教育的好形式;第二,事实证明,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

在当代,很多国家已把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这是现代学制在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现代学制向终身教育制度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有的国家(如法国)已达到普及的水平,4~5岁儿童的入园率已近100%。与此相关,幼儿教育机构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一是幼儿教育的结束期有提前的趋势,提前到了6岁或5岁。二是加强小学和幼儿教育的联系,有的把幼儿园的大班作为小学预备班(20世纪70~80年代的前苏联);有的从5岁起把幼儿学校和尔后的小学结合起来编班(法国);有的把5到7岁的幼儿学校当作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英国)。

2.小学教育阶段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的普及教育已达到了初中和高中,小学早已不是结业教育,小学已成了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少年青春发育期的提前,对儿童和少年智力潜力的新认识、教学的科学水平和小学教师水平有所提高,这一切促使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结构有了一系列变化:第一,小学已无初高级之分;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第三,小学年限缩短到5年(法国)、4年(德国),甚至3年(20世纪70~80年代的前苏联);第四,小学和初中直接衔接,取消了升入初中的入学考试,连英国的“十一岁考试”和法国的“六年级入学考试”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取消等等。

3.初中教育阶段

由于义务教育早已延长到了初中阶段,而且很多国家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是一年一年地逐步延长的,另外,在当代,初中阶段已成了科学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的科学基础教育对尔后的职业教育和进一步的科学教育有重要作用,因而导致了初中阶段教育结构的下列变化:一是初中学制延长;二是把初中阶段看作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中间学校即由此而来;三是不把它看作中学的初级阶段,而是把它和小学连结起来,统一进行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取消小学和初中之间的考试,加强初中结束时的结业考试,把这整个阶段看作基础教育阶段,而后再进行分流,或进行进一步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或进行职业教育。

4.高中教育阶段

高中本身是现代学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欧双轨学制的中学过去没有严格的初高中之分,美国单轨学制中(以横向学校阶段划分)最先有了高中,接着前苏联学制中也有了高中,最后是欧洲双轨学制的中学在变革中也不得不分为两段,因而也才有了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普及教育已到了初中阶段,双轨学制中原来不分段的学术性中学不得不分为两段,使前段和群众性的初中合并共同完成普及教育的任务,后段即变成了欧洲高中。从此三种类型的学制才都有了高中。三种类型学制的小学和初中,尽管学习年限有差别,但其基本任务却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进行文化科学基础教育,即变成一个类型了。所以,在当代,所谓三个类型的学制,事实上变成了高中阶段的三个类型了。高中阶段学制的多类型,即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多样化,乃是现代学制在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果把高中阶段单设的职业学校单独讨论,那么,三类高中事实上是因为它们肩负着三类不同任务而形成的:仅仅肩负升入大学预备教育单项任务的——西欧高中;同时肩负着大学预备教育和普及高中文化科学知识教育这两项任务的——前苏联高中;兼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和进行职业教育的——美国综合高中。这样,三类高中就有了共同点,它们都有进行大学预备教育的任务;前苏联高中和美国高中共同点更多些,因为两者都负有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可以说,前苏联高中是肩负大学预备教育和普及高中两项任务的综合高中;而美国高中则是肩负大学预备教育、普及高中和职业教育三项任务的综合高中。如果按照1984年前苏联的教改中决定高中也将同时进行职业教育,那么美苏高中就都成了肩负同样三项任务的综合高中了。英国高中的迅速综合化说明欧洲高中也将变为肩负三项任务的综合高中。

5.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当前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在高中阶段进行的。但过去并不是这样,今后更不一定如此。所以在这里我们把职业教育不是作为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构来讨论,而是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

职业教育既是古代学徒制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现代生产要求下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的分化。在现代社会里,由于职业训练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因而对职业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职业教育最初是在小学阶段进行,后来依次发展到了初中、高中和初级学院阶段进行。职业教育在哪个阶段进行,完全依赖于现代生产所据以存在的科学技术基础的状况。

在当代,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已有移向高中后的明显趋势:美国高中职业科缩小而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比重却在增大;日本相当于短期大学的“专门学校”远远超过相当于高中程度的“专修学校”;前苏联以相当于跨越高中及高中后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完全代替了相当于高中的普通职业技术学校。这是因为在当代职业教育日益建立在更高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只有在高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之上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适应性。

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一是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6.高等教育阶段

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高等学校是文化和科学的金字塔。那时的大学和生产技术的联系还不十分密切,主要进行3~4年的本科教育。其他层次或者没有,或者比例甚小。其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等教育有了重大发展,和生产及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现代社会、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向高等学校要求各级各类高级人才,于是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一是多层次,过去主要有本科一个层次,而现在则有多个层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一是多类型,不仅限于高科学和高文化的科系,现代高等学校的院校、科系、专业类型十分繁多。高等学校和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三)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作为终身享用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不论受过多高水平教育的人,都必须适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为此,甚至还需要重新回到教育过程中来再次接受教育,于是“回归教育”、“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就被提了出来,从而函授教育、业余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企业内岗位培训、夜大学、老年人大学、开放大学等教育机构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些教育机构就成了对过去青少年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传统学制的补充。这些教育机构具有开放性、不脱产性及和生产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事实上,在当代,现代学制已是包括幼儿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在内的全部施教机构系统的总和。

从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历程看,教育最初是由和生产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到教育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过程。教育这一独立的社会过程的结构系统便是教育制度或学制。学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正是教育这一独立社会过程结构系统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表现。现代教育的发展,又将使脱离生产和相对脱离社会生活的古代教育这一独立社会过程,重新和生产与社会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和其他社会生活过程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它的未来发展将大有重新融合于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势头。当然,这种融合远远不是像原始社会中教育和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那种融合,不是那种没有分化前的融合,而是教育这一独立社会过程与其他独立社会过程在全新的条件下的密切结合。学制从简单的古代学制(古代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到比较完善的现代学制(现代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再到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系统在内的现代教育制度,而后将到达未来的终身教育制度,这将是未来教育社会和学习社会的教育制度。这从当代发达国家的学制结构中已看到了明显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