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办学思想与课程领导
17857300000053

第53章 坚持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的教育模式(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合适的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教师激励学生时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第一,对学生的激励应该有理有据,客观适度。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加赞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完成这么简单的学习任务他就这样表扬我,一定以为我是个笨蛋。第二,对学生的激励必须及时。当学生取得了学习成功时,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在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时给予即时的激励强化,会使他们的情绪体验更加深刻,对成功情景的记忆更牢固,遇到类似的学习情境和任务时,会驱使自己与以前一样努力去获得成功。第三,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把激励的理由归结到他们的能力和努力上,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自身因素,只要继续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还会取得成功。第四,不要过分倚重外部奖赏。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时,如果对他的参与给予外部奖励,反而不如不给予奖励,不接受奖励的学生重复参与该活动的次数更多。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奖励对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会有损害作用(Lepper&Hodeu,198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学生最为常用的方式是口头表扬。许多教师一直认为,只要给予学生表扬,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改善其学习效果。事实上,课堂中的许多表扬对学生并没有激励作用,有些甚至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假定学生的任务是解答数学问题,而老师表扬他的作业本干净整洁,那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没有激励作用。表2-18列出了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的特征,这些特征值得教师们注意。

在课堂教学中,相互激励主要出现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常常为了取得小组学习的成功或者因为小组合作的成功而相互表扬、鼓励。施莱文指出(Slavin,1990,1996),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使教学和学习取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是一个重要的动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业自尊,增强个体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感,而这些方面往往是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因此,相互激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了他人激励和相互激励外,儿童和成人还常常通过为自己安排实质性的奖励来调节自身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对自己的成就作出自我奖励的人,与那些在外部指导下执行同样的活动而没有自我奖励的人相比,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不依赖于外部物质奖励,在其行为没有受到奖励的时候也会监控自己的行为。能否成功地调节自身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有效地使用自我激励(Bandura,1986)。

班杜拉(Bandura,1986)指出,自我激励至少比外部激励同等有效,其效果甚至好于外部激励。然而,这两种激励系统的作用大小,又部分地取决于人们偏好自我控制还是外部控制。那些自我定向的人,并不会对外部奖励作出很积极的反应;与那些以外部奖励作为行为动力的人相比,他们更有效地使用自我奖励,用这种方法能更好地调节自身行为。但这并不是说,外部定向的人不能从自我激励中受益。行为的调节过程之间是交互作用的,而不是单向的。多次成功地通过自我激励来影响行为,能够使人们建立起一种自我定向感。这提示我们,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我激励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有效的表扬无效的表扬

1.前后一致2.指明表扬的具体方面3.表扬的方式灵活,能引起学生的注意4.对达到具体的行为标准进行表扬5.表扬学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务有价值6.引导学生更好地评价自己的学习7.以学生先前的成绩为基础描述当前成绩8.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付出和成功9.把成功归因于学生的能力和努力,暗示以后还会取得成功10.把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上。

1.表扬随意或不系统

2.笼统地给予表扬

3.方式单调,引不起学生的注意

4.仅表扬行为参与,不涉及行为过程和结果

5.表扬学生所取得的名次

6.引导学生与他人做比较,进行竞争

7.以同伴的成绩为基础描述学生当前的成绩

8.表扬时不提及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9.把成功要么归因于能力,要么归因于外部因素

10.让学生关注教师,感到自己受教师支配

(五)课堂物理环境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中,有一些物理环境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比如温度、光照、座位安置等。不合适的温度和光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与温度、光照等因素相比,学生的座位安置对他们的学习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它影响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室中的座位和讲台的有序安排有助于营造一种商业谈判式的气氛,能够促进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Orlicheta1,1998)。座位安置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一,座位的摆放方式会影响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学习互助;其二,好的摆放方式可以减少学习干扰,为自主学习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座位安置主要有四种方式:半圆式、分组式、剧院式、矩形式(见图2-15)。研究者(Moore,1995)认为,这四种座位安置方式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点。半圆式的安排使教室中间的空间较大,有利于教师走下讲台及时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也有利于给予学生个别化的指导;分组式则比较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式的教学;剧院式比较适合在高年级所采用的讲授式教学;而矩形式则适合于集体讨论和演示。

从图2-15中我们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分组式和矩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剧院式有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干扰;而半圆式界于前两者之间。由此可以推论,如果课堂纪律比较好,分组式和矩形式或许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但是如果课堂纪律比较差,采用半圆式和剧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更为有利,因为这种座位安置方式能够更好地避免学生的学习干扰。这要求教师在安置学生的座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的方式和班级纪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特征是:学生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关系;更多地采用学生自我管理、自律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纪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决策,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的评价和激励机会;对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给予充分的关注。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策略

里德利和沃尔瑟(Ridley Walther,1995)认为,学生能够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前提是:(1)教师努力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课堂;(2)教师和学校反思已有的比较传统的纪律管理思想,给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3)教师和学校以身作则,并花时间教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根据里德利和沃尔瑟的观点,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管理应该以满足学生的自主要求为切人口,以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为基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为特征,以积极的师生对话为主要手段。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如下一些课堂管理策略。

(一)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力和自由

里德利和沃尔瑟指出,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许多学生都具有学习的责任感,渴望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的课堂活动的权力,以及与教师共享课堂管理的权力,他们甚至在应由谁控制学习过程、课堂走向等问题上与教师争论不休。既然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又具有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程进展走向上选择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共享制订课程程序、课程目标以及课堂纪律规范。“我们相信,当教师学会与学生分享课堂控制、尊重学生,并且把学生看作自我指导的学习者的时候,教师就能成功地培养出更加负责任、自治和独立的学生。”(Ridley Wahher,1995)

那么师生如何分享课堂管理权呢?对此,研究者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

(1)在学习内容、教学程序、学习评价、纪律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学生自己选择的方面越多,责任感可能就越强,就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