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了宪章的签字仪式。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在得到多数签字国批准后开始生效,联合国(UnitedNations)宣布正式成立,51个签字国(波兰后补签)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1947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宪章共分19章111条,充分表达了使人类不再遭受战祸的决心,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及主要机构职权范围等。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和“促成国际合作”等。它还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联合国设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常会。新一届常会每年9月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下旬。
安理会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按地区分配原则选出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宪章》规定,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秘书处由秘书长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组成,其职责是为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服务,并负责执行这些机构所制定的方案和政策。秘书长是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此外,联合国根据需要还设立了数目繁多的各种理事会、委员会或其他机构。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中国在1945年派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参加了代表团,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几十年来,联合国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在曲折的道路上成长壮大,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一直有效,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国家都必须声明接受并愿意履行宪章所载明的义务。截至2005年4月,联合国的会员国已由创建时的51个增加到191个。联合国已成为当代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国歌之最
国歌与一般歌曲不同,它庄重、雄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气质,是国民奋勇前进的号角。国歌的制定一般要经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并通过。
世界上最先制定国歌的国家是荷兰。16世纪中叶,荷兰人民在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斗争中有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名叫《威廉·凡那骚》。当时荷兰政府为了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就把这首歌定为国歌,开创了国歌的先河。继荷兰国歌问世之后,各国争相效仿,便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国歌。一般来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歌的创作和应用。
歌词最古老的是日本的国歌《君之代》,这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的一首贺歌。日本人认为这首古老的贺歌适合做国歌的歌词,于是为它谱了新曲,使古歌焕发了青春。1888年,此歌被日本政府定为国歌。
世界上最短的无歌词国歌是巴林和卡塔尔的国歌。巴林国歌只是7个小节的号角之音。卡塔尔的国歌虽然比巴林的多3小节,但每小节只有2拍,中间还要休止2小节,这样短的国歌,在举行迎国宾礼时演奏,可方便了许多,让贵宾少站一段时间。
世界上最长的国歌要数孟加拉国的《金色的盂加拉》了,长达142小节。在举行重大节日、会议、迎接外宾、运动会升旗,要奏他们国的国歌可就麻烦了,非把人们累坏不可。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奏上国歌的几小节来做做样子。
标题最长的国歌当属沙特阿拉伯的国歌了。这首国歌乐谱出版时的标题是《以大慈大悲的上帝的名义,为受到赤胆忠心地为之献身的人民所拥戴的皇帝陛下所作的颂歌》
最著名的国歌是法国国歌《马赛曲》,原名《莱茵战歌》,作于1792年奥普武装干涉法国的危急时刻。它充分表达了法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坚强信心和大无畏精神。1792年12月《马赛曲》被革命政府宣布为“共和国之歌”。到1795年被国会正式定为国歌,是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最著名的国歌。
使用最广的国歌是《上帝保佑我女王》。它本是英国国歌,可除英国以外,世界上还有20多个国家把它作为国歌或准国歌。
最庄严雄壮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最早的国歌是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确定的一首国歌,这首歌的歌名为《巩金瓯》。然而,没等它在全国传播,辛亥革命就爆发了。以后,孙中山、袁世凯等都曾主张创作国歌,但都没有使之在国内流行。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重严肃、雄壮激昂、内容感人至深,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国歌相比,不失为庄严、雄壮之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都起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是一首有广泛影响的战歌,它在人民心中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国国旗沿革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过各种各样的战旗,却从来没有正式的国旗。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和西方近代国家打交道。后来,洋务大臣李鸿章在同西方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旗,而大清帝国却没有一面自己的国旗,便奏请朝廷制定一面代表大清帝国的国旗。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制定了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也称黄龙旗。旗面为黄色,是皇权的象征,旗面上绘飞龙戏珠的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需要制定一面自己的国旗。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前,孙中山的好友陆皓东制作了青天白日旗。后来,孙中山在青天白日旗上加上红底色,成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他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都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起义军的旗帜。但是孙中山使用的这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没有得到革命党人的一致赞同,黄兴就反对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国国旗,他认为青天白日旗有类似日本太阳旗之嫌,他自己设计制作了一面“井”字旗,象征古代中国的井田制度。孙中山则坚持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未来的中华民国国旗,为此,他和黄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一度为此而不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急需制定国旗。当时的革命党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国旗,主要的有十八星旗和五色旗。十八星旗象征汉族聚居的十八行省,含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而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思,故最后决定以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尚在美国,等他回到国内,国旗之议已定,他虽然表示反对,但也无可奈何。1927年蒋介石北伐定都南京后,决定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16日,全国政协筹备会议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全国发出征稿启事。一个月内就收到国内外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1992幅。应征的国旗方案也各具特色,如陈嘉庚设计的国旗是镰刀斧头旗;郭沫若设计的国旗是两个长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江和黄河;朱德设计的国旗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嵌有红五角星,象征晴朗的天空。这些图案经过认真挑选,选出38幅图案印发给政协代表,让大家评议。最后确定其中的复字第32号图案,经毛泽东审查通过并在9月27日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这面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上海一名普通的经济工作者。国旗的寓意是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人民,党和人民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在确定小星的数目时,他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人民包括四个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以他决定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从此,五星红旗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鸣放礼炮
鸣放礼炮是全球通用的重要外交礼仪。自1984年2月起,我国政府决定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举行欢迎仪式时恢复鸣放礼炮。在迎宾仪式中鸣放礼炮,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国际惯例最高规格为21响,一般系为国家元首鸣放;其次19响,为政府首脑鸣放;再其次为17响,为副总理(副首相)一级鸣放。此外还有15响和13响礼炮,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前两种,而且部分国家的区分也不是这么严格。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鸣放礼炮当然也有破例的,如1979年1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访问美国,此时距中美正式建交还不到一个月,美国朝野极为重视,邓小平享受到政府首脑的高规格礼遇,白宫南草坪鸣礼炮19响……一些西方记者大发感慨:一个国家的总统举行正式仪式隆重欢迎另一个国家的副总理,并陪同检阅三军仪仗队,这在世界外交史上极为罕见!
“鸣礼炮”的礼仪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最先源自英国海军访问外国港口时,军舰舷炮齐发表明船上的炮筒已经放空以示和平与友谊。后来延伸至陆地战场,以鸣炮或鸣枪纪念阵亡将士和庆祝胜利。1730年,英国皇家海军决定以21响礼炮作为向女皇陛下致敬的礼仪。选用21这个数字,是因为古代英国人认为7的倍数是“吉祥号码”。以后21响礼炮就逐渐成为元首们才有资格享受的最高礼遇了。
各国举行国庆庆典也要鸣放礼炮,但次数各国不尽相同。美国国庆日鸣放50响,表示每州鸣一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礼炮也随之响起来,当时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大炮代表全国当时统计出的54个民族,28响表示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是28周年。
除此之外,各国举行重大活动时也会鸣放礼炮。如2004年6月6日为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加拿大总理保罗·马丁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等17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诺曼底,与数千名当年参加过那场战役的老兵,在21响礼炮声中隆重纪念那“扭转二战历史”的伟大时刻。河南省新郑市举行丙戌年黄帝故里祭祖大典,鸣礼炮34响,它代表我国现有的34个省、市和自治区。还有一些礼炮属于“特例”,去过香港的人大多都会记得,在铜锣湾怡和大厦门前,每天中午12时整都要鸣放礼炮,风雨无阻,港人称之为“怡和午炮”。怡和午炮的来历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是当年英国怡和公司留下来的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纯粹变成一道旅游景观了。
◆雅典与奥运会的渊源
奥运会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一词源于希腊的地名“奥林匹亚”。奥林匹亚位于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古希腊人在这里建了许多神殿,因此,古人把这块土地叫做阿尔菲斯神城,也称“圣地”奥林匹亚。依当时的信念,它象征着和平和友谊。希腊既是现代奥运会的发起地又是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地,这里与奥运会的渊源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拟的。
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曲折离奇的民间传说,为古奥运会的起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