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一卷
17965800000076

第76章 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的轨道上

当前重中之重是尽快把企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的轨道上

(1979年4月23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我们工交战线怎么转,从哪里转起?我看,重中之重是必须把我们的企业转到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点的轨道上。这是衡量我们转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志们经过学习,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逐步有了认识,但是,从全国工交战线来说,对以企业管理为重点的意义,对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说来,在工作重点转移过程中,我们的同志还是比较重视抓生产、抓技术,对加强技术工作的重要性容易理解,对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容易忽视,不完全了解现代化的大生产同科学管理的关系。多年来,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把企业管理说成是“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说成是“管、卡、压”,使人们对“管理”二字讳莫如深,不敢讲,不敢抓,不敢管。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有的搞乱了,有的搞丢了,有的人是被整怕了,因而造成了管理工作的极大混乱,使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加之有些同志不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仍习惯于“用行政的办法搞管理,用运动的办法抓生产”。因此,要按照科学的办法搞管理、抓生产,就有必要从思想上、理论上拨乱反正,提高认识。

同志们对“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管理技术现代化是推动生产现代化的两个车轮子”的观点很感兴趣。的确,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也是很恰当的。不可能设想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只考虑技术先进,不考虑管理上的科学合理,而生产是能够搞好的。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如此,就是技术装备落后的企业,只要我们在管理上下功夫,也可以使老设备创出新水平。我们就有不少的企业用50年代的设备创出了70年代的水平。我国有30多万个大大小小的企业,这是我们国家30年来创建的一个很宝贵的基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可靠的前沿阵地,潜力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管理水平低,这些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许多外国朋友也看到这一点,指出只要搞好管理,中国现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就可以成倍地增加。我们在60年代的三年调整时期,贯彻“工业七十条”,强化了企业管理,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条真理。

加强企业管理,必须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要看到我们搞现代化大生产的历史还比较短,工业水平还比较低,搞现代化科学管理还缺乏经验,同发达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在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企业同资本主义企业在组织生产上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国外有许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当然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要洋为中用,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再推广。

目前,就整个工交战线来讲,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是相当低的,加之“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方面问题成堆。这些年,先进技术装备虽然增加不少,青年职工也增加不少,但是好多技术经济指标还达不到历史最好水平。现在全国还有1/3的企业管理比较混乱,生产秩序不正常。重点企业每百元工业产值提供的利润比历史最好水平还低1/3.还有25%左右的列入国家预算的工业企业亏损。我们要面向现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认识提高了,大家都重视了,又脚踏实地去做工作,企业管理的落后面貌会迅速改善,也必将大大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一年来,全国工交战线按照“工业三十条”的要求,大力整顿企业,取得显著成绩。到去年底,全国县属以上工交企业约有1/3达到或基本达到了整顿企业的六条标准,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整顿标准的占2/3左右。

整顿企业,首先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和建设。企业领导班子不仅要解决“软、散、懒”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好调整和提高的工作。不熟悉生产业务的要加强学习、培养和提高;能力差、不能坚持工作的,要调整并妥善安排。要大胆选拔优秀的技术干部、熟悉管理业务的干部到企业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争取在今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做到在所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中,有1/3以上是有实践经验和熟悉本行技术业务、懂得科学管理、有革命干劲的优秀干部。三年之内,所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基本上都要达到这个要求,把企业的领导班子真正建设成为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领导班子。

其次,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企业管理好坏的重要标志。我们说,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就是要先从质量上转。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死攸关问题来抓的;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把产品质量搞好,这是企业领导者、每个职工对国家、对人民的利益应负的高度责任。

加强质量管理,要在认识上来个大提高,在做法上来个大转变。对于日本实行的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和全生产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的经验,原则上我们都可以采用。要教育工人树立“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保证不把不合格品交给下道工序。要逐步从产品的事后检查过渡到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这是一个大的变革。必须加强一系列基础工作,加强原材料的计量、分析,改革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精度和完好率,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大搞技术革新,改善产品设计,加强半成品的管理,加强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及改进包装,等等,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下去。搞好这些工作,必须发动群众,人人都来参加管理。只有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充分保证质量,才有产品的质量全优。要把专管和群管结合起来,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或三结合小组的活动。

再次,要实行全员培训的方针(即对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分别规定要求,进行培训,使人人得到提高),要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各地区要切实办好干部学校和企业管理研究班,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工业管理机关和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不懂经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凭什么去领导现代化?这方面非下决心不可,要舍得花这个钱。

还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特别是车间主任和工段长。他们是生产第一线的现场指挥者,企业生产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分期分批对他们进行轮训。今后要注意从有实践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工人中挑选基层干部,在提拔干部以前,要经过脱产轮训,考核合格才能任职。

对在职工人,要加强现场培训,进行考工定级。对现有岗位上的技术工人,要普遍进行一次测验,不合格的要认真补课。在今年内切实消除技术操作要求不及格的工人上岗位的情况,因为这是当前事故多、质量差、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招收新工人,要逐步做到择优录取,进厂后先经过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位。

对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室干部,也要加强培训,给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保证他们钻研技术业务的时间,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提职、晋级、确定技术职称,也要经过必要的考核。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要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在现代化建设中,还要注意培养出一批精通企业管理的专家。

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办好技工学校、职工业余学校、夜大学,支持职工上电视大学和函授大学。要切实加强领导,注意师资的培养,逐步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促进培训工作的发展。

总之,在培训职工方面,要只争朝夕,千方百计,派得力的同志去抓。早抓早主动。当然,也要注意准备工作,创造好条件,讲究培训质量。不要一哄而起,流于形式,挫伤职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