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50年前后,克里特岛的毁灭证明了这时期存在两件事,既大地震和海上民族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大冲击——不仅克里特岛被迈锡尼人或者雅典人毁灭,在这段时期内始终存在着海洋民族对东地中海各地的冲击,这是一种以大劫掠为目的的冲击,而不是军事征服或者占领土地,因此,只有毁坏和劫掠,而没有新文明的诞生,但却有不少强大的文明遭到了海上民族发起的海啸般的冲击。
这时期广泛冲击大陆的海上民族被称为腓力斯丁人。
在腓力斯丁人在海上不断侵袭各地文明的时候,克里特岛的覆灭成就了迈锡尼文明,不久迈锡尼文明也达到了极盛。
迈锡尼文明位于希腊半岛,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就已经出现。比诺萨斯文明要晚些出现,但诺萨斯文明则远没有迈锡尼文明影响深远,因为诺萨斯文明最终毁于一旦,因此这个文明留下的遗产非常有限,也就失去了对后世的影响。而迈锡尼文明则幸运的多,它成了希腊文明的源头。迈锡尼文明则继承了克里特的海洋文明,他拥有强大海上力量,并且由于万锡尼文明在文化上融合了埃及、苏美尔、犹太等众多文明成果,因此他们显得更加富有魅力。在克里特文明突然沉寂后,迈锡尼文明成了希腊文明的源头。尽管迈锡尼文明后来也没能逃脱雅利安人的强大攻击,但它的精神、思想和争夺地中海霸权的努力却完好无损地传给了雅典,另一方面,对雅典来说,一个以专制、强权建立的迈锡尼帝国被摧毁后雅典才形成了开放、自由、更加强盛的雅典帝国,如同菲力斯丁人对东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冲击一样,雅利安人的冲击也如同一场森林大火,他先后毁灭了欧亚非大陆众多的文明,但在这场大火后,文明的森林却更加繁盛,只不过雅利安人远比菲力斯丁人的冲击来的更加迅猛、更加持久、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阔:从高加索山脉到波罗的海、从埃及到印度,这场持续数百年的雅利安冲击几乎遍及大半个欧亚大陆,除中国文明外,欧亚和北非广袤土地上的主要文明均被摧毁。
当然,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迈锡尼文明仍然是地中海最灿烂的文明之地,它因当时希腊最强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并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相继出现了迈锡尼文明、梯林斯、皮洛斯、忒拜、奥尔霍迈诺斯、格拉斯和雅典,在这些众多同期文明中,以迈锡尼文明最为辉煌,这从今天存在的那一时期希腊建筑就能看出来,在各地的卫城、宫殿和规模宏大的圆顶墓中尤以迈锡尼的这类建筑最为雄伟,它的卫城入口是著名的狮子门。
20世纪初,阿瑟·埃文斯爵士对克里特岛进行了发掘研究,这次挖掘使得考古学分清了迈锡尼文明与诺萨斯文明的区别。在克里特岛克诺索斯进行挖掘中,埃文斯发现了数千块年代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的粘土泥板,这些泥板有被意外烘烤的痕迹,很可能是在一次宫殿战火中被烘烤过。这些泥板上也已经出现了线形文字,而且比线形A文字要先进,因此被命名为线形B文字。从考古学上来看,迈锡尼文明属希腊青铜器时代晚期文明,在忒拜和迈锡尼也都发现了线形文字B泥版文书,以皮洛斯出土最多。这些泥版文书大多出于公元前13世纪。每块上的文字,少的三、四个,多则达百余,以简短者居多,文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财产记录,包括拥有的奴隶数量、牲畜、农产品、土地的数量等,也有武器和舰船的数量记载,这表明当时的万锡尼文明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海洋帝国。
迈锡尼是一个强盛的海洋国家,留存至今的迈锡尼、梯林斯、皮洛斯等地出土的精美手陶器、青铜武器、金器风格都与克里特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在迈锡尼的器物中描写战争和海洋的题材最为明显。这表明当时的迈锡尼文明已经是一个东地中海的海洋强国,迈锡尼当时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帝国,他们的贸易和足迹几乎遍及整个大地中海区域,在爱琴海岛屿、小亚细亚已经出现了迈锡尼人的定居点,而整个地中海沿岸都发现有大量迈锡尼时代的物品,甚至在中欧、不列颠群岛、塞浦路斯、近东的黎凡特(Levant)等地也发现有迈锡尼人的定居地,这说明迈锡尼人已经由于海上贸易的不断延伸而逐渐向欧洲腹地和西亚渗透,它遗留的物品之丰富又表明迈锡尼文明相当富有,可见他们与当年的克里特文明一样在东西方的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聚敛了大量财富。
那么,迈锡尼人究竟是什么人?从线形文字B书泥板翻译来看,迈锡尼人应该就是希腊人,在《伊里亚特》中,希腊人通常被称为“亚该亚人”,同时代的赫梯人也在记载中称呼他们为“Ahhiyawa”,他们曾提及一位迈锡尼的国王为“Ahhiyawa人的国王”,在《伊里亚特》中也有“亚该亚人(Akhaian)的国王”,Akhaian一词指代较多,不过一般是指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希腊半岛上的居民,历史学家伯里在其著作《亚该亚人和特洛伊战争》中对亚该亚人有较为详细的讲述:
“希腊土地上的发现……表明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和十二世纪,在南部和中部希腊存在着富有的强大的国家,拥有高度的文明。没有理由怀疑,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属于希腊血统,起码也是说希腊语的……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第一,传统把皮拉斯基人(pelasgians)指为这个时期希腊许多地方的十分重要和强有力的人民,这是一般的证据;第二,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除少数边远地方而外,前希腊居民已经普遍地被希腊人降服了或赶走了;在这些早期居民中,也许我们可以较有信心地提到里利吉斯(Le1eg-eS),他们有许多向东移居到爱琴海上诸岛屿,移到小亚细亚去了,以后又出现于历史中。”
“另一批人即亚该亚人走上了前台,自此以后,传统开始向我们提供看来多少可信的消息,它提到了代表实在人物的姓名,记述了确凿的历史事件……公元前1200年,我们发现亚该亚人成了克里特的统治者,同时,在希腊那么多重要地方都有亚该亚统治者,以致‘亚该亚人’成了说希腊语的人的恰当的普通名词了。”(同上)
“亚该亚人总被看做希腊本地诸族人民的一支——犹如皮拉斯基人,希伦人,彼奥提亚人,德赖俄普人(Dryopiaus)和其他诸族人一样——原先住在北方兹帕尔克俄斯(Spercheus,彼奥提亚之北)河谷及其邻近诸地……关于十三世纪的希腊史,传统向我们提示出一幅无分南北的,恒常而活跃的民族移动的图画;统治家族的成员,有时因为犯了杀人大罪害怕被杀者血族的报复,或者出于自愿,或者被迫出走,然后通过婚姻或其他途径在他乡赢得了王侯之位。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传统观点,认为亚该亚人是希腊人,原来住在兹帕尔克俄斯和普纽斯(Peneus)河谷和马利亚湾(Ma1ian Guif)一带,他们之在南部希腊或克里特或在其他地方上升到掌权的杰出地位,那可能干脆就是这类民族移动的结果。北方希腊人比南方希腊人穷,他们生活在粗野得多的状况之下。伊塔(Oeta)山和马利亚湾以北地方的考察,没有显示出那里存在过什么可以和迈锡尼,太林斯(Tir-yns)或奥科美那斯哪怕略相比拟的城市和宫殿。我们容易理解,这个地区的冒险家们会出来想要夺到一个王国,出来碰碰运气,应该是到处皆是的。我们发现,大约在公元前1223年,亚该亚人攻打了埃及。在一个(埃及)的铭文中,记载着法老门利普达(Meneptah)打退了一次利比亚人的进犯,他们得到一帮海上人民的支援,这里出现了他们的名称(Ekwash,或Akaiwasha)……和南向的冒险一样还有东向的冒险,见于伊阿宋的‘亚尔古’号的航行,从特萨利亚的爱奥尔西阿斯(Iolcius)港口出发到赫勒斯滂(Hellespo-nt)和普罗彭提斯(Propontis,今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这次航行确实在雷姆诺斯(Lemnos)岛上建立了一个希腊殖民地”。
在迈锡尼文明中,由于缺失很多直接证据,因此对迈锡尼这个城邦的社会政治制度及文化等缺乏确切的了解,但在皮洛斯和克诺索斯却可以寻找的蛛丝马迹。皮洛斯和克诺索斯及一些其他迈锡尼文明中的城邦可能有一位名叫wa-na-ka(ναξ/wánax)的进行统治,这位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掌管着财产、军事、司法和宗教。wa-na-ka属下负责统帅军队的是一个名叫ra-wa-ke-ta的将军指挥(ra-wa-ke-ta一词也有可能是指“大将军”这一官职),国王和将军拥有自己的领地(te-me-no(τμενο/témenos)),其他贵族被称为te-re-ta,应该是指地主或者奴隶主、祭祀,在统治层中还有一个阶层就是e-qe-ta(equetai),大体相当于骑士或者禁卫军人,他们以国王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统治集团。
皮洛斯王国分为两大行省:de-we-ra和ka-ra-i-ja,即皮洛斯本省和皮洛斯周围的近省,两个省又被划分为17个行政区,每一个区有一名总督(ko-re-te(koreter))和一个副总督(pro-ko-re-te(prokoreter))治理,总督和副总督都由国王任命,但每一个行政区都还有一个议会组织,即元老院(ke-ro-si-ja),可见元老院制度在这时已经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塞尔格耶夫认为,亚该亚人在这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王国,根据不久以前阐释的赫梯族的一部分遗文,某些学者(Forres,Glotz)提出了如下的猜测:迈锡尼的阿特鲁斯氏族;在其全盛时代,不但使希腊其余的巴西琉斯(王)称臣,而且在埃及,小亚细亚,昔加拉第群岛。和地中海的西部都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大约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在小亚细亚,在旁非利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形成一个独立的亚该亚王国(古称阿客雅瓦Achiyawa)。亚该亚王国和赫梯王国的关系复杂,有时和平共处,有时彼此敌视。到了公元前十三世纪,自从在卡狄殊(Kadesh)败溃之后(公元前1290年),赫梯王国虽有个时期衰落了,它在地中海东南部的霸权,显然落入亚该亚人之手。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十二世纪期间,亚该亚人联合其他部落(加里亚人,西利西亚人Cilicians,条克理人Teucres等),摆脱了赫梯的桎梏,侵入埃及。关于这点,埃及的碑文亦有记载,虽提及侵入埃及的海洋民族中有达那俄斯人(Danaos)——亚该亚人的别称。但是,自从上述几个民族被埃及法老拉美斯四世(RamsesIV)打败以后,‘亚该亚同盟’就瓦解了,所有这些民族便分散在地中海诸岛和沿岸之间。
在迈锡尼社会中,社会主要有三类人组成,首先是国王和他的的拥胄,这是国王的统治圈,另一类就是普通人(da-mo),最低层是大量地的奴隶(do-e-ro(男性奴隶)和do-e-ra(女性奴隶))。“迈锡尼王国可能结合了东方的祭司——君王和印欧酋长遗风两者。国王之下似乎发展起来了一个上层阶级和一种贵族政治,比起克里特来,这个阶级也许更不像廷臣,而是独立的小统治者和独立的武士。人民又怎样呢?书版(按即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指出了一批专职人员、各类工匠和商人,其中许多是王室的仆人,另外一些是神或王的奴隶……田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也许是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封建社会的结构为基础的。”而迈锡尼社会的分工已经相当发达,手工匠、农民、商人、水手、职业军人等都有明确的身份和地位,“迈锡尼的社会制度颇有些与克里特社会制度相同的地方。但是,在迈锡尼,贵族的氏族显然有更重要的地位。考古学上的材料,多少证实了荷马史诗中的某些资料。”
迈锡尼的主要农产品是传统的地中海三大作物:谷物、橄榄和葡萄,而这也是迈锡尼本土进行海上贸易主要获取利润的商品之一。当然,纺织、酒类加工也是迈锡尼的主要贸易项目,甚至还有化妆品行业。而此时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行业,那就是冶金业,在一个冶金行业工厂内,发现有400人进行劳作的迹象,通过计算,在这个工厂内每名工人需要完成3.5公斤的青铜的工作量。综合其他行业和冶金行业的生产量来看,相对于本地人口都存在大量过剩,那也就意味着克里特岛主要是在对外倾销这些商品。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时代没有大型的庙宇,大多数建筑都属于公共建筑,并非专职用于供奉神,这也可见迈锡尼时代尽管宗教拥有崇高的地位,但神权还不是主要的。
在迈锡尼时代,军事装备已经相当完整,在一个军事仓库中,发现了大量的登德拉(Dendra),即盔甲。这是一整套盔甲,主要是护胸,由皮革和青铜片缝制而成,但这也使得盔甲很重,而且限制士兵的活动,一般来说是给战车上的士兵使用的;还有头盔,也是金属制品,其中一种成野猪头式样。还有标枪和长枪、剑,已经青铜弓箭头。
另外,迈锡尼时期很可能已经形成了类似后来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那样的强大联盟组织,伯里说,在希腊世界具有首要地位并行使着某种领导权,要说这是‘迈锡尼帝国’也许是过甚其辞。谁也不纳贡,谁都不对它负担什么军事服役的义务,除掉它自己的王国而外,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证明它是一个正式的政治同盟的盟主。但是彼罗普斯(Pelopids,亚加米农所属的世系)具有一种其他君王所承认的优越地位,看起来这并不仅仅因为他家的财富和军事威力较大,也因为具有某种优越性——他拥有“王权”。然而理由何在,并不清楚。王权的象征是彼罗普斯传下来的王杖(据说是赫斐斯塔斯Hep-haestus 神制作的)。彼罗普斯把它给了阿特里阿斯(Atreus)一裔,然后传给了亚加米农。可能“万民之王”(Kreion)一词是用来指彼罗普斯家对寻常的王(巴西琉斯)的优越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