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亲情满屋
17999200000031

第31章 为父母撑起一片孝顺天空

单从字面上来看,“孝敬”指的是孝顺尊敬长辈,或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虽有两种解释,但是它们分别从精神和物质方面阐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晚辈对于长辈的一种尊敬和爱戴。

为父母撑起一片孝顺的天空

从古至今,孝敬都被当作是一种美德来传诵,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这是人的一种本性,与生俱来的本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道德品质。但是,在这方面,是不是每个人都做得非常好呢?

扪心自问,我自认为自己应当是一个很有孝心、很孝顺的人。在我童年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很辛勤地工作,但物质上并不能给我和哥哥太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反而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我2岁、哥哥4岁的时候,哥哥已经能够帮助家里扫地、洗碗、收拾房间了。在哥哥8岁时,他已经能帮助家里煮饭、备菜和洗菜了。在他的带动下,我从那时起也学会了帮家里洗衣服、一起做饭、收拾房间。其实这些事情虽说很琐碎、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在现如今的父母眼中却是有些不可思议,让这么小的孩子亲自去做,因为这些家务似乎有点繁重,尤其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来说。他们甚至会怀疑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可是这些“繁重”的家务并没有让我和哥哥失去童年的快乐,相反,我们从放学就回家洗衣做饭,做完家务再做作业,然后再等待父母归来一同就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能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快乐和自豪。每当我们看到父母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比吃了糖还开心。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懂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能够尽一点我们的孝敬之心。

现在想来,小时候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从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说是超能力的家务培养了我勤俭节约、坚忍不拔、尊敬长辈、珍惜生活等品质。在学习上,我比别人更努力;在生活中,我比他人更节俭更自律。以至于我在家里是远近闻名的勤快孩子,在学校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学习好、品德出众的好学生。每当我把一张张奖状捧回家,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我心里觉得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就像妈妈曾经对我说过的那样:只要我开心快乐,各方面优秀,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说实话,父母养育孩子的目的真的很简单:他们只要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别无所求了。他们的目的如此简单,但是我们做儿女的又有几个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呢?古时候,人们把孩子对长辈的百依百顺称之为“孝顺”。从一言一行到结婚生子都由父母说了算,有所违背便是不敬不孝。可是那种有点不合情理而且带点强迫色彩的孝顺已经成为过去时,更不是我们现代人所能借鉴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包括作为传统美德的孝顺。人们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对长辈百依百顺,不再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结婚生子。相反,他们允许自己的孩子去创新、去探索、去走自己的路。他们也接受孩子的许多“叛逆”思想和行为。但是作为孩子的我们,又是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呢?我们能否在父母下班后为他们捧上一杯茶?递上一条热毛巾?能否在工作之余抽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帮他们刷刷筷子、洗洗碗?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过这样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位老妈妈在家花了很长时间准备了一大桌子的饭菜,等待儿女们归来就餐。可是她却接二连三地接到了儿女们的电话:“妈,我今天晚上加班,不回来吃饭了。”“妈,我今天和同事聚会,不回家吃饭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老妈妈一脸无奈和失望的苦笑……每当我看到这个广告,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在批评她的儿女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就离开父母从重庆来到了浙江,基本上是一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过年都感觉特别温馨,浓浓的亲情让我对家永远都有无法割舍的依恋。如今,我在异乡结婚定居,离父母依旧是那样的遥远。身处他乡,才感觉到我对父母没有尽到足够的孝心。每当父母生病,我却无法在身边照顾他们;每当过节,我却无法及时赶回去……想到这些,我心里都会涌起久久的愧疚。尽管我还是争取多一些机会回家看望他们,但每当我看到他们越来越差的身体,越来越苍老的面容,我真的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真孝顺的孩子。

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金钱,良好的居所,给他们充裕的物质享受……这就是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虽然这也是一种孝敬长辈的方式,但我想长辈们有时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正如央视广告所反映的主题一样,老人其实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如果能做到让他们开心快乐、安度晚年,我想那比物质上的帮助更能体现做儿女的孝顺之心。亲爱的朋友,面对孝顺这一主题,你又能做到的是什么呢?

思绪一片片扩展,泪水一滴滴流下。

——笑容绽放

爱心提示: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已经不只是一种伦理道德,它更关系到个人是否具备长存感念之情,心怀仁爱的素质,更是关系到几代人以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

(1)百依百顺不是孝顺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不断革新,父母不在要求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了,他们知道过分地要求孩子只会让他们丧失自我。我们自是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人,也不枉父母养育一回。

(2)世间唯有孝顺不能等待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这样说: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孝顺不能等待。我们都知道这位首富拥有的资产,足以让世界瞩目,他如果想孝顺父母对他来说应该是九牛一毛的事情,但他却发出如此的感叹,究其原因就是他非常的明白,时间是不等人的,如果等到你真正拥有了可以孝顺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父母可能吃不动了也穿不了,有的父母也许会远离尘世。所以我们要趁着父母年轻,还是抓紧拿出孝心吧!

31

母亲,

今夜在故乡千万里外的坐落在山腰的小村间,初秋的风雨吹打着纸糊的木栏格。

在油污的小桌前,

从跳动着的融融的烛光下,

我读着您的远方的来信。

几年来,

当我从行囊中检点出您手缝的冬衣时,我要想起您;

当我看见旁人的慈爱和勤劳的母亲时,我要想起您;

……

想着您一生不幸的悲苦与遭遇,

我的泪水,如窗外的秋雨凄然而落。

——曾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