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亲情满屋
17999200000030

第30章 替母亲暖被窝

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有了母爱,人类才从远古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开始,历史的延续,以及人性的回归。

母亲的被窝

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在那个年月里,他家贫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他母亲的奶水早已被他吸干,可是他仍拼命地吸,真到最后吸出浑浊的血,还是没有,他便把吃奶的力气转嫁到嘶哑的嗓子上,用难懂的语音嘶唱着那个时代的悲歌。

在他9岁生日那天,他依然叼着母亲的奶头,他的母亲则用瘦弱的手掌拍着他突兀的屁股:“儿啊,今天让你最后吃一回了。”

他抬起瘦瘦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着母亲那深深的双眼:“娘,这是为啥?”

“再吸,娘就要死了。”他的母亲红着眼睛对他说。

“娘,我要是不吸,你能死吗?”

“不吸就不死了。”他的母亲用酸涩的眼光望着眼前这个赢弱的儿子,她知道,如果儿子再吸,她就活不长了,而如果她死了,他也就没指望了。

“那我以后就不吸了,娘,我要你活着。”说完,他嘤嘤地哭了,双手却紧紧地搂着母亲的脖子。

说是这么说,可他在睡梦中时不时咬着母亲的奶头不放。有一回,他从噩梦中哭醒,嘴里又苦又辣。原来他母亲在奶头上抹了辣椒和胆汁,他的母亲等他平息后说:“儿啊,娘的苦胆都给吸破了,再吸连魂都吸出窍了。”

他的母亲眼里溢出几滴酸楚的泪:“儿啊,你以后不要和娘一被窝了,你快长大了,你该自己一床了。”

“娘,我以后再也不吸了,只要和你一被窝就行,我要替你暖被窝啊!”

他的母亲把他搂在怀里,泪却洒了一被。

这次,他真的再没有吸过,只是他把自己的小手还是放在母亲的奶头上。还有几次在梦里,张着小嘴喊“我饿”,他的母亲只好流着泪喂他唾液。

一转眼日子过去了很久,在一个平淡而无味的早晨,他遗尿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的母亲在给他洗裤头时,发现裤头上满是粘粘的液体,他的母亲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

晚上,他又要和母亲睡在一起,母亲叫住了他:“儿啊,你以后不能再和娘睡一起了。”

“为什么啊?娘。”儿子不解地问母亲。

“娘是女人,你现在已经是大男人了!”

“那表哥表嫂咋能睡一张床?”

“他俩一般大,只有一般大的才会在一起睡啊!”母亲哄着他。

“娘,等我以后找到和我一般大的女人时就不和你睡了,行吗?”他用一种乞求的眼神望着母亲。

“不行,你现在就要自己睡了。”母亲用一种严肃的口吻对他说。

“那谁给你暖被窝啊?”儿子委屈地说。

他的母亲不容他再说,就单独给他找了一个被,把他安放在另一个床上了。从此,他就离开了母亲的那张床。

那一年秋,他参军去打鬼子,没想到他这一去就是30年。临行前夜,他透过纸糊的土窗,望着母亲背依着土墙那驼驼的一团影子,心里说:“娘,让我再替你暖一回被窝吧!”可是,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早已在床的另一头发出了轻微的鼾声睡去了,瑟瑟秋风陪着他熬过了漫长的寒夜。第二天,他带着遗憾走了,而母亲那天也没有送他,只是躲在土屋里哭白了双鬓。

他走后没几年,他听人说自己的家乡被鬼子给炸了。有活着的村里人说他的母亲已不在人世,他绝不相信母亲就这样走了。那段时间他哭红了眼,他拼命地杀鬼子。于是他立了功,当了官。30年后,他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他回来了,他想再看看他的家乡,找找母亲的影子。

当他回到那熟悉的地方时,他又看到了和以前一样的小土屋,只是比以前新了。他一直有一种预感,母亲还在小屋里。他推开屋门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年迈的母亲正坐在那里。

原来,当年母亲没有死,抗日胜利以后,她又回到家乡,又找人建了个小土屋,母亲说怕他回来找不到家。这些年他的母亲是靠左邻右舍接济活到现在,另外牵扯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有生之年能见到她的儿啊。

那天,他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面前说:“娘,当初我去打鬼子,现在我们胜利了……老娘呀,往后我要替你暖一辈子被窝,我要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天晚上,花甲之年的他替耄耋之年的母亲暖上了被窝。第二天,他醒来后,他感到母亲的身体已是冰冷,脸上却带着甜甜的微笑……

他没有流泪,他知道母亲是欣慰地走了,只是,他再也不能为母亲暖被窝了……

——毛伟忠

爱心提示:

生我者,母亲也;养我者,亦是母亲也。当我们长大成人了,母亲已经老了,我们所能报答的只有让她们心安地离开这个世界。

(1)为父母暖暖被窝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江夏安陆人黄香,9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年仅9岁的黄香尚且知道如何孝敬父母,我们呢?诚然,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我们可以早平地把空调的冷风打开。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我们要及时早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2)子女永远是父母的希望

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永远都是父母最牵挂的人,也是父母最大的希望。无论我们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还是我们一败涂地,都不要忘了他们,断了他们的希望。常回来看看,让他们每天都充满美好的希望,让他们对我们放心。

(3)让小的来哄老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老小、老小”,说的就是老人像小孩子一样,他们更愿意和小孩子相处。因为人到老了真的像小孩子一样,任性、不讲理。所以你叫小的去侍候老的的时候,老的很容易谦卑,因为他觉得他是隔代的长辈,他要迁就孙辈。可是,当他觉得他是老子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迁就你。所以在这个“老小”当中,你可以发觉,小的很容易体会老人的心,小的也特别会哄老的;因为他们两个那时的脾气秉性都差不多,所以心与心很容易交流。

30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

如果把古今中外母亲思念儿子落下的泪统统收集起来,恐怕会成为一个新的海洋,一个新的咸海。

——赵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