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谚语说:“父亲帮儿子时,两人都笑了;儿子帮父亲时,两人都哭了。”就在这一笑一哭中我们长大了。当那份带着孝心的礼品跨越空间的距离寄到父母手中时,殊不知,他们并不需要这些……
父爱身边有我
小时候,爷爷去世时给父亲留下一台话匣子,父亲把它当作宝贝一样。那时的家境自不必说,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它了,一部话匣子给全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有时,父亲干活累了,自己躺在床上,耳边放着它,眯着眼,把音量调得低一些,静静地在那里听着节目。不时地自己还发出孩子般的笑声,我和几个姐弟们也都争着来听。父亲笑眯眯地看看我们,然后把话匣的声音一点点地调大。
儿时的快乐就这样被父亲的话匣子一点点地放大。
后来,兄弟姐妹们都长大了,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家,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父母的家里便很少有了快乐。父亲的话匣子偶尔还会传出几声抑扬顿挫的曲调,只是在父亲的听觉里远没有曾经的味道了。
后来,大姐为父母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在那个电视还未普及的年代,电视给父亲带来的新奇远远超过了那个话匣子。父亲围着电视左转右转,感觉这家伙里面居然能出“小人儿”,真是有意思。随之便是感叹社会主义好啊。听在我们的耳朵里总是怪怪的。
可是时间一长,我发现父亲并没有看电视的习惯,偶尔有些农村节目,他和母亲围坐在一起看看,更多的是把电视闲置在那里。
再后来,我也成家了,为父亲又买了一台彩电,只是这种感官上的刺激并没有给父亲带来更多的愉悦。我把电视搬到家里的那天,大姐、二哥、老妹正约好从远方回来看望父母,父亲少有的高兴。那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兴高采烈地看着电视。
父亲还故意给我们露一手,他说这种彩电他也会弄。还别说,父亲把刚装上的电视色彩、亮度都调得好好的,我们都惊叹不已。从没有看过这种彩电的父亲居然还有这几下子。父亲看到我们的表情,他得意极了,又与我们多喝了几杯。
这时母亲偷偷地告诉我和老妹:什么啊,老张家前几天刚买了一台这样的电视,他总往人家跑,也不知怎么弄的,他倒学会了……他还说,你们也不经常回来,他自己没意思,就总鼓捣家里这台电视,他慢慢地学会了不少东西。
老妹一听,马上想上前去揭穿父亲,我们一转身却发现父亲已贴在墙上安详地睡了。母亲上前扶起父亲到床上,父亲还在说,今儿高兴,我没喝多。
父亲躺在床上,甜甜地睡着,脸上还露着孩子般的笑……
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几个兄弟姐妹很少回家,我也只是偶尔回家几次。
如今我再回到家时,却发现父亲看电视靠得非常近,而且声音放得很大。再看父亲,他真的老了。行走于黑发间的白发已是银白如雪,听母亲说父亲这几年耳朵背了。有时自己一个人看电视时,自己和自己发脾气。因为他听不清啊,母亲让他小点声,他生气干脆就不看了。一个人在那儿生闷气,有时嘴里总是念着你们几个的名字,说你们这么长时间也不回来。
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湿的。于是,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他们:“年迈的父亲耳朵不好使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他们有的给父亲邮来助听器,有的给父亲邮来治疗耳朵的中药……
父亲看着这些东西,他含着泪说:“我需要的不是这些,我和你妈就是想你们。你们就是再忙,也要回来看看我们啊……哪怕就看一眼也行啊……”父亲的话令我惶恐。坚强的父亲却仿佛在一刹那间变得那样苍老。
我再次给远在他乡的兄弟姐妹写信,告诉他们不要再邮寄东西了,因为父亲的身边有我。
那天傍晚,我和母亲陪着父亲去河边散步,仰望那静谧的星空,踩着松软的泥土,呼吸青草的芳香,看着流逝的河水,我把心中的喧嚣沉淀下来,留了一片宁静和真情去陪伴步履蹒跚的父亲。
——金灿
爱心提示:
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近距离的感受,是一种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情感。我们的父母需要的就是这种爱。
(1)父母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邮寄过来的东西在生活中,父母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父母不是活神仙,光靠喝西北风就能安度晚年。看病不花钱?穿衣不花钱?逢年过节不花钱?钱虽不是万能,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可是这些他们有时并不缺,他们需要的是儿女能够在身边。你给他们邮来的东西,并不能邮给他们快乐,除非把你自己邮回来。
(2)陪父母一起看看电视,讨论一些新闻话题父母虽不经常关心国家大事,但是陪陪他们看看电视,给他们讲解新闻,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大事,未尝不是好事。他们和别人的父母在一起聊天时自然有了更多的谈资。
(3)和父母聊聊儿时往事
你儿时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记忆在他们的心里,你偶尔提及几次,他们会把当时的全部情形说出来。看到他们回忆儿时的你时。他们的嘴都乐开了花,你看到他们这样,难道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