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18021600000002

第2章 温泉关

左手握着生,右手握着死

马拉松之战对于大流士,当然是个巨大的打击。但那次远征也并非一无所获,波斯人毕竟占领了爱琴海的许多岛屿。

大流士积极筹划下一次远征。但正在此时,埃及爆发叛乱。大流士要在埃及和希腊之间做个选择:哪一个更可恨,更应该先铲除?他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决定,就忽然死去了。

这并不奇怪,帝王也终有一死,何况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四岁的老人。

大流士有众多妻妾,这些女人为他生下许多孩子。其中只有一位能成为波斯之主,他就是薛西斯。薛西斯继承王位毫无悬念。他的母亲是大流士的王后,也是波斯开国之王居鲁士的女儿。在所有波斯王子中,薛西斯是最尊贵的一位。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成了波斯第四代国王。

在美国电影《300》中,薛西斯是一个俊美诡异的青年,脸颊上挂着成串的金环,身材高得不合常理,张嘴就是一口沙哑的英语。这纯粹是歪曲。事实上,薛西斯脸上没有金环,反而蓄着长须。但他确实非常高大英俊,在整个帝国里罕有其匹。

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中看,薛西斯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之巅,从那里俯视着蝼蚁般万千众生。他的举动时而宽宏,时而暴虐,难以揣摩。他的本性并不残忍,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他甚至像诗人一样心思细腻,感怀伤世。如果拿中国的帝王和他比较,最接近于他的是隋炀帝。

除了希罗多德以外,还有一个关于薛西斯的资料来源,那就是《圣经》。《旧约·以斯贴记》里记载了他后宫里的一个传奇。在这个故事里,薛西斯握有难以想象的权力,他左手握着生,右手握着死。而他伸出哪只手,没有人可以揣度。

帝国里所有人都匍匐在他脚下,除了他,没有人享有安全和尊严。

王后是他的奴隶。他曾在酒后,命令王后走到那些醉汉面前展示自己的美丽。他就像一个富翁在炫耀自己的珠宝。王后拒绝了这个命令,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她付出了惨痛代价。她马上被废黜,打入冷宫。后宫里的嫔妃,如果不蒙他召见而擅自进入寝宫,都会有生命的危险。如果薛西斯向她伸出了金杖,那么她将被赦免。如果他没有伸出,那么她就会被处死——哪怕她是王后。

首相是他的奴隶。他可以轻易地扶植起一位首相,也可以同样漫不经心地处死他。虽然首相可以聚敛起庞大的财富,拥有显赫的权势,但薛西斯的一次愤怒,就可以让这一切化为乌有。

至于那遍布帝国的犹太人,则更是他卑贱的奴隶。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死完全系于他一念之间。是遭受可怕的灭族,还是享受国王的恩宠?全体犹太人战战兢兢地等待着苏撒皇宫的王谕。一个民族在生死之间的等待与挣扎,构成了《以斯贴记》的核心。

《以斯贴记》成书于较晚的时期。作为一个故事,它是杜撰的。作为一个历史小说,它的细节描述也是不准确的。但是,它传达出了薛西斯帝国的气氛:薛西斯的意志是遮蔽天地的网,整个帝国的臣民都在网中。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的网撒向了爱琴海。

还有哪个民族没被征服

薛西斯即位后的第二年,派遣了一支部队前往埃及平叛。波斯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埃及,就像狮子毫不费力地咬死一只瞪羚。

但是希腊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它不是瞪羚,而是凶猛的狼,时刻准备为自己的自由而战。

马拉松之战是波斯人心头的阴影,薛西斯决心彻底解决掉希腊人,为波斯人熨平这个创伤。除了复仇,他还有更伟大的梦想。

薛西斯向帝国大臣宣布了这个梦想:希腊只是大征服的第一步,波斯帝国将以它为基地,进而征服整个欧洲。他要把所有的土地并入一个国家,波斯的领土将和苍天相接,太阳所临之土无不臣服于波斯。

伟大的梦想需要异乎寻常的努力。

薛西斯为了远征希腊,用了四年的时间做准备。整个帝国全部骚动起来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帝国内,一片喧嚣。无数的财富与物资,无数的武士一起涌向西方,为远征作准备。

整个人类历史上,还从没有过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像沙一样多的人,像沙一样多的黄金,像沙一样多的粮食,最终汇成了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队。

戴着铜盔的亚述人、挂着箭筒的米地亚人、手持藤弓的印度人、携带短枪的巴克托利亚人、骑着骆驼的阿拉伯人、头顶狐皮帽的色雷斯人、驾驶战车的非洲人、劈波斩浪的腓尼基人……史书上一口气罗列了五十八个民族,他们都卷入了这场洪流。希罗多德写道:“亚细亚的哪一个民族没有被征服呢?除了那些巨川大河之外,哪一条河流又没有被他的大军喝干了呢?”

薛西斯为了这次远征殚思竭虑。什么样的代价他没有付出!

波斯人第一次进攻希腊时,在阿托斯山惨遭覆舟之祸。为了确保海运安全,薛西斯事前派出军舰到阿托斯山下挖出了两公里多长的宽阔壕沟,这样波斯海军就可以避开阿托斯山的风暴。这条运河被称为“薛西斯运河”,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它的遗迹。

波斯人像蚂蚁一样忙碌不休,耐心地、一点一点地拼凑他们的远征。

公元前480年,这支浩浩荡荡的军队终于准备就绪,向西方开拔。薛西斯御驾亲征,带领着这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队向前推进。波斯人填塞大道、布满原野,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平线,蓝色海水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艨艟巨舰。

希罗多德对波斯大军的数目做了估计。他认为陆军有一百七十万人,骑兵有八万人。加上海军和其他部队,总数高达两百六十四万人。如果算上后勤人员,数目还要翻倍。这是一个让人目眩的天文数字。10①在那个时代,派出五百万人做千里远征,是不可能的。这就像说波斯人派出银河舰队去征服火星一样荒谬。

如果希罗多德在肆意夸大,那么波斯远征军究竟有多少人呢?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确切数字。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波斯陆军可能有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人,海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波斯海军拥有一千两百艘主力舰,其中一千艘是巨大无比的三列桨战船(标准配置两百多人)。这样,波斯大军的总数超过了五十万。

军队的规模确实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人类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远征军,地球上也从未出现过如此巨大的舰队。波斯远征军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支部队,而是一座移动的城市。

而且在那个时代,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城市。

要为这支移动的大军提供补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由于过于庞大,远征军不可能像马拉松之战时那样,从海路直扑希腊。它必须走陆路,而且必须是紧贴海岸线的陆路。这样,它可以同时从陆地和海洋得到补给。

一路上,薛西斯已经为它准备了硕大的粮仓。但依靠陆上补给根本不够。在咫尺可及的爱琴海上,还有无数运输船和它齐头并进,以喂养这只庞大的巨兽。每艘运输船大约可以负载八十吨的粮食,可供五万人一天之需。据希罗多德说,这样的运输船就有三千艘之多。这些船如果全部满载,可以为五十万大军提供十个月的粮食。

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机器已经全速开动,向泰山压顶一样扑向它的敌人。

一个帝王对大海的愤怒

赫勒斯滂是欧洲和亚洲的交界点,也是波斯远征军进入欧洲的必经之地。

滚滚海水分开了欧罗巴和亚细亚。要跨越这片咸水,就必须要有桥梁。薛西斯的奴隶们忙碌起来。腓尼基人用麻索架了一座桥,埃及人用纸莎草建了另一座桥。但是赫勒斯滂似乎厌恶这次远征,两座桥刚刚建好,就被海上的暴风完全摧毁。

薛西斯当时驻跸萨尔迪斯,听到这个消息,他无比震怒。薛西斯无法相信宇宙间居然会有力量,胆敢反抗他的意志。一道王谕从萨尔迪斯发出,桥梁的督工被全部处死,枭首示众。但是除了这些可怜的工程师外,赫勒斯滂也要受到惩罚。

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对自诩为世界之主的薛西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他下令用皮鞭将赫勒斯滂鞭笞三百下,又将一副镣铐投入大海,表示对它的惩戒。他还下令给赫勒斯滂的海水烙印。烙印师一边把通红的烙铁伸入海水,一边喊叫:“你这毒辣的水啊!我们的国王这样惩罚你!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薛西斯大王也要从你上面渡过去!”(现在一些历史学家争辩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认为波斯人信奉拜火教,崇拜水与火,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烙铁发出嘶嘶的声音,碧蓝的海水默默无语,一如既往的汹涌流淌。

一个帝王对大海的愤怒,这是臆想吗?这是真实吗?希罗多德是在写历史,还是在讲述一幕荒谬的戏剧?

薛西斯下令重新修建桥梁,这次不再使用绳索和纸莎草,而是用船。

两座浮桥横亘赫勒斯滂,它们由六百七十四条军舰组成,十二条粗大的缆绳把这些军舰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巨大的锚链直沉海底,把军舰牢牢钉在海峡上,以抗拒强劲的风暴。等船只排列好后,其上铺设了一条木制通道。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仅是那十二条绳索,就重达两千吨。波斯人首次修建浮桥的时候,遭遇失败。后来靠着一个叫哈巴拉斯的工程师,才告成功。而这位工程师是个不折不扣的希腊人。希腊人的智慧被用来征服希腊。对于希腊的分裂和无助,这是一个最好的象征。

就这样,欧洲和亚洲被十二条绳索捆在了一起。

薛西斯离开萨尔迪斯,全军开往海峡。军队刚刚开拔,上天就降下了垂示:太阳忽然消失了。天空本是一片晴朗,没有一丝云彩,瞬间却从白天变成了黑夜。(现代天文学家认为这次日食发生在两年后,希罗多德的叙述也许有误)这也许是上天的预示,但它预示着什么?是波斯的衰落,还是希腊的灭亡?在谜一样的气氛中,波斯军队踏上了征途。

也就在这时,薛西斯接见了一位不速之客。

他是一位显赫的富豪,据说在整个帝国,他的财富仅次于国王本人。这位幸运儿的财富折合六十吨白银和三十三吨黄金。(按现代的金银价格,合五十五亿人民币。如果按购买力计算,则更高。)不久前,他曾盛宴款待薛西斯,并且表示愿意为远征献出全部财富。薛西斯对他大加赞赏。

这次他造访薛西斯,是要提出一个小小的私人要求:他有五个儿子,全部被征发进远征军。他愿意献出四个儿子,但恳请薛西斯留下他的长子。

薛西斯的回答是残酷的。他向这个富豪怒吼道:“你这卑劣的东西!你是我的奴隶,你应当带着全家和你的妻子,一起随我出征,为我效力。而现在你竟敢向我提你的儿子?你的款待挽救了你和你四个儿子的命,但是你最喜爱的长子,要为此付出代价!”

再多的财富也对抗不了赤裸裸的权力。

富豪的长子被拖到面前,他的身体被劈成两半,分别扔在道路的两边。波斯大军从他的尸体中间穿过。而那位不幸的父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

这段插曲说明了帝国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凌驾在亿万奴隶之上,随心所欲地处置他们的命运。再多的财富在这个意志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远征军的目的,就是让希腊也笼罩在这个意志之下。

处理完此事后,薛西斯大军挺进赫勒斯滂。渡海前,波斯大军接受了薛西斯的检阅。在一个小山上设立了白石的宝座,薛西斯在宝座上俯瞰海滨。

几十万大军挤满了平原,千百只军舰遮没了海峡。这是力的盛宴,是人的海洋。

薛西斯怆然泪下。

当大臣问他为何哭泣时,薛西斯回答说:“悲悯之感涌上我的心头,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啊!看着黑压压的人群,百年之后,就没有一个人还活着了。”

这是史诗般的一幕。

几十万军队仰望着国王,国王在宝座上俯视着人群。时光轮转,万物流变。人群与国王都将化为尘土,留下的是一段不朽的传奇。

薛西斯用黄金盏向大海行奠礼,又向太阳祷告,乞求神明保佑自己的远征。祷告完毕,他把黄金盏投入大海。

波斯军队开始跨越浮桥,一共用了七天七夜,全部军队才转移完毕。一个当地人见到此景,震惊不已。他认为薛西斯就是天神宙斯,他惊奇地问道:“这位天神完全可以凭借巨雷闪电,以一己之力摧毁希腊,那又何必率领着全人类去做此远征?”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

在波斯大军的前方,是贫弱的希腊。

希腊幸存的机会,就像影子一样暗淡虚幻。但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宁肯做追影人。

希腊早已是一片沸腾。希腊人在科林斯召集大会,商讨对策。但许多城邦已经被波斯人吓倒,他们决定向帝国屈服,拒绝参加大会。

希腊中部最大的城邦底比斯倒向了波斯,希腊南部仅次于斯巴达的第二大城邦——亚哥斯也倒向了波斯,希腊北部的各城邦也随时准备倒向波斯。

希腊大厦已经摇摇欲坠,斯巴达和雅典在苦苦支撑着……

科林斯大会上,各城邦推举斯巴达为盟主,主持反波斯同盟。但那是怎样的一个同盟啊!上百个希腊城邦里,只有三十一个城邦参加了同盟。它们没有庞大的人口,没有雄厚的财富,没有海外的援军,有的只是恐惧——和直面恐惧的勇气。

它们同仇敌忾,要和波斯人殊死一战。可是一讨论到具体战略,分歧马上产生。

斯巴达建议收缩战线,固守科林斯地峡。因为科林斯地峡夹在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之间,把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其余部分割裂开来,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通道,很适合防御。如果几十万波斯陆军簇拥在此,人数的优势将大打折扣。从理论上讲,这个战略似乎不错,但是它有一个巨大的不足,那就是要放弃大半个希腊,唯一能保全的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而斯巴达凑巧就在这个半岛上。

许多城邦坚决反对这个计划,他们不愿意让家园任由波斯人践踏。北方的帖撒利人要求封锁奥林匹亚山旁的腾配关。那是进入希腊的第一个关隘。帖撒利人拥有希腊最强的骑兵,他们的意见不容小觑,同盟军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一万名重装步兵开往腾配关,一支舰队也和他们一起北上。帖撒利的骑兵已经等候在那里,准备会合作战。

但是战斗没有爆发。

到达腾配关后,同盟军发现了一个问题:帖撒利人欺骗了他们。

腾配关狭隘难行,确是天险,但是它毫无意义。因为在它附近,还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入希腊。波斯人完全可以绕道南下,从后面包抄希腊步兵。腾配关不是关隘,而是一个陷阱。是帖撒利人保卫家园心切,还是他们有一个狡诈的阴谋?

同盟军来不及多想,跌跌撞撞地撤回南方,放弃了腾配关。帖撒利的阴谋裸露在波斯大军面前。也许是处于失望,也许是图谋已久的阴谋,帖撒利很快就向波斯人倒戈,帮助他们征服自己的同胞。于是,希腊门户大开。

随后,同盟爆发了更激烈的争吵。

腾配关后面的下一个关隘,就是温泉关。过了温泉关,希腊就再也无险可守。离温泉关不远的海面上,有一个狭窄的优卑亚海峡。雅典人提出一个战略:陆军固守温泉关,海军扼守优卑亚海峡。守住这两个通道,也就守住了希腊中部的城市。

斯巴达人对温泉关和海峡毫无兴趣,他们一心要集中所有力量守护科林斯地峡:很遗憾,那意味着许多城市会沦陷,包括雅典。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力量太弱,不能浪费任何兵力。

争论的结果是妥协。两个方案各保留一半。同盟陆军主力留守科林斯地峡,只派出一支小部队北上温泉关,海军主力则开赴优卑亚海峡。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妥协。事实上,它比两个方案中的任何一个都更坏。既然决定在希腊中部打响保卫战,就应该全力以赴地投入,而不是搞三心二意的跛足战略。

斯巴达人的短视将把希腊人的事业带到毁灭边缘。

然而,斯巴达人表现出的不仅有短视,还有无比的勇气。这种勇气盖过了短视,把一场大失败变为了人类不朽的传奇。

雅典人充任海军主力,开往海峡。固守温泉关的陆军,则从十几个城邦里抽调而来,总数约七千人,其中的核心力量是斯巴达人。斯巴达王列奥尼达率领他的参战部队:三百名斯巴达重装武士和九百名轻装农奴士兵,开赴优卑亚海峡。

列奥尼达由于温泉关之战,在世界史上赫赫有名。层层迷雾裹挟着他,把他变成了一个超越凡俗的英雄。而他的真实情况,我们所知甚少,只能依靠残缺的记载来揣度他的形象。

此时的列奥尼达大约五十岁。他出身王族,具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他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狮之子”。他确实无愧于这个名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富于爱心的人,他热爱自己的妻子,热爱自己的国家,更热爱自己的荣誉。

在出发前,列奥尼达就已经预料到此去唯有一死。

在战争爆发之初,斯巴达人曾得到过一则神谕:

啊,土地辽阔的斯巴达啊,

要么你们光荣的城市毁于波斯人之手,

要么你们为国王之死而哀悼。

这个神谕像根针一样,刺进列奥尼达的心里。如果这个神谕是真的,那么他愿意为斯巴达而死;如果这个神谕是荒谬的,那么他的死亦可以唤起同胞的勇气。此刻对他来说,生与死不再是问题,问题在于要死得伟大、光荣。

但是此去温泉关的所有斯巴达人,可能很难生还。因此,列奥尼达在挑选手下时,只要已经结婚生子的战士。青年的生命还没有结出果实,就让他们接着绽放吧。既然死亡是那么残酷,那还是让成熟的心灵去面对它吧。当斯巴达人整装待发时,有人惊奇地问他:“你就用这么少的人去抗击波斯?”

他回答说:“他们也许注定要战死沙场。即使是这些人,我也觉得太多了。”

临行前,列奥尼达的妻子问他:“你走后,我该怎么办?”

他的回答是:“去嫁一个好男人,生一些好孩子,度过幸福的一生。”

这个回答只能出自最深挚的爱情。

列奥尼达出发了。在温泉关,他将用自己的生命铸就永恒的荣誉。

在阴影下作战

爱琴海深深地冲入希腊中部,形成了玛利亚海湾。而陆地上,一座险峻的高山俯视着这片海水。山与海咫尺相对,把它们分开的只有一条狭窄的隘路,它就是温泉关。温泉关在沼泽与山峦之间延伸,自西向东,有三个最狭隘的地方,分别被称为西门、中门和东门。每一个门都是适合防御的极佳地点。

任何组织防御的将军对这个地形都应该满意,作为防御阵地,它几乎完美无缺。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它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这个瑕疵出在南边的山脉上,在那里的山峦之间,有一条曲折的小径通向温泉关的后面。但是这条小径非常隐秘,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它的存在……

在温泉关的北面,是一片平坦的原野。在它的南边,则是无数的名城:雅典、底比斯、麦加拉等等。这些城邦是希腊的精华,温泉关像一扇大门,把他们关闭起来。

如今,波斯大军就要来敲响这扇大门。

薛西斯的大军渡过海峡浮桥后,一路南下,所过之地,望风披靡。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城市敢于挑战波斯军队。相反,他们被薛西斯征服,也被挟裹进这支军队的洪流。

但是,波斯海军的运气不佳。

希腊近海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海域。他们对那里的风暴、暗礁都不熟悉。而且波斯舰队普遍比较高大,这样固然威力较大,但是也有一个缺陷,就是重心偏高,碰上风暴很容易有覆舟的危险。大流士第一次远征的时候,就由于风暴的缘故在阿托斯山下折戟。薛西斯念念不忘那次教训,为了预防万一,专门派人挖了一条运河,绕过阿托斯山的危险海域。

但阿托斯山并不是唯一危险之地。

波斯舰队顺利渡过壕沟。爱琴海风平浪静,东方人战舰的龙骨轻轻地划过蓝色的海水,很快阿托斯山被远远甩在后面。优卑亚海峡已经远远在望。十几年之后,似乎爱琴海终于和波斯人休战了。

但那只是假相。

由于波斯舰队过于庞大,周围找不到合适的港口。在夜间,他们只好把船只停靠在岸边。此时天气还是明净晴朗,但是到了黎明,东南来的狂风忽然席卷而至,整个大海顿时一片沸腾。这是无法抵御的大风暴,当地人凭借经验可以预见到这样的风暴,他们会把船只拉到岸上或者停泊在避风港里。但是波斯海军却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飓风怒浪扯断了锚链,撕裂了波斯船只的阵线,把船只投向大海深处,抛向坚硬的陆地,甚至掷向了山麓。

风暴一连持续了三天。等它终于停息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已面目全非。大海上到处漂浮着木片、粮食和死尸。破裂的船只到处都是,面色惨白的幸存者在岸边游荡。四百艘舰只被摧毁,无数的人葬身海底,物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有一个希腊人因为捡拾被冲上岸边的波斯珠宝,就成了巨富。

这次损失是惨重的,但是薛西斯很快从新归顺的属地征集了一百二十艘船只,多少弥补了一些损失。波斯舰队依然拥有庞大的实力,三列桨战舰不少于九百艘。波斯海军被爱琴海擦伤了皮肤,但是它的筋肉依旧完好。

波斯陆军则一路毫发无损,并且很快成了当地人的一场噩梦。

薛西斯要求沿途城市为大军设宴。所有的城市都忙碌起来了,周边地区的粮食、家畜、禽鸟被搜罗一空。居民被赶出房屋,为波斯人腾出地方。波斯人就像一群遮天蔽日的蝗虫,给沿途城市带来一场场浩劫。在波斯人离去后,阿布戴拉城的居民觉得应该向神明谢恩。幸亏神明护佑,他们只为薛西斯大军供应了一顿晚饭。如果连早饭也要这样供应的话,他们就要遭到悲惨的灭亡。

有的时候,波斯人索取的不仅是食物,还有更昂贵的东西:人的生命。

在一个叫做九路12①的城市,波斯人活埋了当地十八名少男少女,而唯一的目的仅是谄媚他们残暴的神明。

波斯陆军就这样兵不血刃,一路南下,直到温泉关的西门。

此时,希腊盟军扼守中门,安静地等待波斯人的进攻。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波斯大军的全貌。浩浩荡荡的部队延伸到天际,践踏出的尘土像黄色的风暴,密密麻麻的长矛像谷地里的庄稼,马的嘶鸣和人的喧嚣混杂在一起,震彻天地。

希腊阵地则一片寂静。

薛西斯困惑地打量这支小小的部队。他不理解,这样的一小撮人怎么敢和他的大军作战。薛西斯派出了一个骑兵去窥看敌营。这个骑兵靠近希腊营地,看到了让人吃惊的景象。斯巴达人驻扎在营垒的第一线,正若无其事地做体操、梳头发。他侦察一番,平安无事地回到薛西斯面前。

薛西斯对这个情报非常困惑。

他的大臣解释说:“当斯巴达人要冒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们习惯上总是要整理他们的头发。现在要和你交战的是全希腊最杰出的武士。如果你能够征服斯巴达人,就再没有任何人敢违抗你了。”

薛西斯对此报以一丝冷笑。

这支渺小的部队在他看来,不值一提。而且希腊人又怎么能和波斯勇士相提并论?帖撒利人是全希腊最好的骑士,可他们已经俯首归顺。就在几天前,薛西斯让波斯骑兵和帖撒利人进行了一场比赛。帖撒利骑兵简直笨拙虚弱得可笑!波斯大王毫无疑问可以轻而易举地摧垮希腊军队。

但是薛西斯依旧愿意提出一个仁慈的建议。

一个波斯使节拜访了列奥尼达,他向斯巴达国王提出一个诱人的建议:加入到波斯人的阵营,波斯人将使他成为整个希腊的国王。

列奥尼达回答说:“我宁愿为希腊而死,也不愿成为一个君王来统治我的同胞。”

使节要求斯巴达人交出武器。

列奥尼达说:“有本事,就过来拿吧!”

四天焦急的等待。

薛西斯在等待希腊人撤退,希腊人在等待战斗和死亡。

在不安的等待中,有一个希腊人对斯巴达朋友说:“波斯人这么多,他们发射的箭羽,甚至可以遮蔽太阳。”斯巴达人回答说:“那我们就在阴影下作战吧!”

第五天,薛西斯丧失了耐心,波斯的箭羽终于发出。

温泉关之战爆发了。

历史没有如果

温泉关的中门有一道历史悠久的防御阵地——福西斯之墙,同盟军就镇守在那里。

战斗的第一天,薛西斯派出了米地人的部队。米地人和波斯人非常相似,是帝国忠诚的臣属。他们曾一度建立庞大的米地帝国,波斯帝国就是在它的废墟上成立的。这些人是波斯军中的精锐部队。

两支部队隔着一箭之地彼此审视着。

斯巴达人留着浓密的长发,肌肉发达。他们赤着双脚,手举长矛,两只眼睛透过头盔闪着冷酷刚毅的光芒。

对面的米地人则一身鲜艳的长袍,外面套着盔甲,下身穿着绣花的裤子、鞋子。和斯巴达人比起来,他们就像华丽的孔雀。但这些用矛和箭武装起来的“孔雀”,也是勇敢的战士。他们曾经横扫西亚,创建帝国。在米地人身后,薛西斯坐在宝座之上,观察着战斗。

一阵箭雨之后,米地人呼啸着冲向希腊阵地。

他们对面是一道盾牌形成的铜墙,长矛从铜墙中伸出。刹那间,人浪撞击上铜墙,鲜血四处喷溅。

由于米地人的盾牌小,长矛短,也没有密集作战的经验。在希腊铜墙前,他们被撞得粉身碎骨。盾牌后,希腊长矛有节奏地挥出、收回。每次挥出都有米地人倒下。尸体很快堆积了起来。

米地人被杀戮得如此惨重,薛西斯感到无比震惊,他激动地三次从宝座上站起来。他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战斗,更没有见过如此勇猛的步兵。

进攻被粉碎了。第一天就在这样的杀戮中结束了。

第二天,薛西斯决定派出自己的近卫军——“不死队”。

“不死队”由一万人组成。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的名额始终保持一万这个数字。一人死亡或者退役,就会马上补充进一人。这些武士一身花衣、手拿皮制的盾牌,长矛的枪柄上饰有金子做的苹果、石榴。他们是整个波斯军队最宝贵的精华兵力,平时一直随侍国王,只有在最危急的时候才会出战。

但是即便他们,也在铜墙面前败下阵来。他们在狭窄的陆上作战,人数上的优势无法发挥,而希腊人的战术又远比他们优越。波斯人不敢进攻的时候,斯巴达人就常常佯装逃走。波斯人呼啸着挥动武器追赶上来,斯巴达人就忽然回身,挥出长矛,把他们刺死在地上。万人队成群地倒下,就像麦地里收割的庄稼。

他们尝试了各种阵列,各种方法,却无法撼动希腊人的阵地。

“不死队”只好退了回去,在战场上留下了大片尸体。

薛西斯感到手足无措了。

箭雨无法伤害阵地之后的青铜武士,冲锋无法突破严密坚固的青铜墙壁。他已经打出了王牌,却毫无效果。几十万大军被七千人困在隘路之中,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转机,使薛西斯一下子摆脱了困境。

一个希腊人的出现,把他的目光从温泉关带到了南面的高山。这个希腊人叫埃菲亚特斯,这个名字注定要成为叛徒的代名词。他是当地人,就生活在温泉关附近,熟悉周围的每条道路。为了得到薛西斯的赏金,他向波斯人泄露了温泉关的软肋——那条山间小道。

薛西斯一下子从失望上升到狂喜。他马上命令不死队连夜向那条小道进发。星光中,波斯近卫军向山谷间走去……

他们在槲树丛中跋涉了一夜,终于在黎明登上了高山。此时,他们已经成功在望。只要再走下山脊,他们就会出现在希腊人背后,温泉关覆灭在即。

就在这时,对面忽然爆发出了战斗的呐喊。

希腊人出现在前面!矛与盾遮蔽了通路。

列奥尼达并不愚笨,他已经预测到这个危险,事先已经派出一支部队扼守这个小道。他没有失策。

唯一的错误在于整个的战略:温泉关的希腊军队太少了。

列奥尼达的部队只有七千人,他派不出足够的士兵去同时扼守中门和小道。为了这条小道,他只能派出一千福西亚重装步兵。这已经是极限。

而一千人是不够的。十倍于它的波斯人发起了进攻。

福西亚人的阵线崩溃了,斯巴达人向山顶跑去,准备战死在那里。但波斯人并没有追击,而是全速向山下奔去。

如果当初斯巴达人没有坚持留下希腊主力部队,一切都将不同。哪怕希腊人派出的不是七千人,而是一万四千人,一切也将不同。也许希腊人将会固守温泉关,也许波斯的远征就将终结,也许以后的灾难就不会发生。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是无情还是无畏

温泉关的希腊人和波斯人一样,也度过了难眠的一夜。

入夜时分,希腊人举行了占卜。占卜师检查了祭物的内脏,宣布希腊人将会在黎明迎来死亡。这个可怕的预言让他们心情沉重。深夜,他们又从投诚者那里得到消息,波斯人将要从小道迂回温泉关。希腊人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侦察兵又带着坏消息匆匆赶来:山道已经失守了。

希腊人陷入了惊恐。他们马上召开作战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列奥尼达做了决定:同盟军撤出温泉关,而斯巴达人将固守阵地。

这是一个自杀式的决定。但是列奥尼达决定作出这个牺牲。撤退将导致波斯人的追击,必须有人殿后。那么,斯巴达作为同盟领袖,又怎么能要求用别人的死换回自己的生?斯巴达勇士从没有在战场上退缩过,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光荣。这次也不会例外。

在列奥尼达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那则神谕是否萦绕在他心头?是否他的死能使斯巴达得救?如果是那样,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斯巴达人的勇气感染了他们的伙伴。一千一百名同盟军愿意和他们并肩作战。他们是七百铁斯匹亚人和四百底比斯人。14①

黎明时分,同盟军主力撤出了温泉关。在海雾弥漫的晨曦中,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作了最后的诀别。前者将去求生,后者将去赴死。

盟友离开后,列奥尼达让士兵们吃了最后一顿饭。他说:“好好吃顿早饭,今晚我们将在地府聚餐。”

饭后,列奥尼达下令出击。既然他们已经腹背受敌,扼守中门已经毫无意义。希腊人于是前进到西门,和波斯主力一决死战。

十点钟左右,温泉关的最后一战开始了。

列奥尼达率领一千四百名战士冲向波斯人的阵地。他的目的在于歼灭敌人,最好能够杀死薛西斯本人,那将意味着战争的终结。

当希腊人吼叫着冲来时,波斯人惊呆了。他们本打算从两面夹击,歼灭希腊军队,现在他们却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群丧失了理智的疯子。当年在马拉松,他们也是这么看待雅典人的。

希腊人已知必死,现在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杀戮。发红的双眼,撕裂的喉咙,燃烧的生命之火……尸体,尸体,更多的尸体。波斯大军一片一片地倒下。阵地陷入了混乱,敌友已经混成一片。在恐惧与纷乱中,波斯人彼此杀戮、彼此践踏,场面一片狼藉。无人顾及死者的呻吟,很多人被战友踏成肉泥。不少士兵开始逃散,波斯人的军官用皮鞭抽打他们,逼他们向前。张皇失措中,许多波斯士兵被挤到了海里,在那里活活淹死。

希腊人像一阵风暴一样闯入了敌营,到处散发着死亡的味道。列奥尼达的士兵冲入了波斯国王的营帐。一剑下去,也许就可以永远结束战争!但是薛西斯不在那里。在混乱一开始,波斯国王就离开前线的营帐,转移到安全地带。但是混战中,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都被杀死了。

这些是全希腊最优秀的战士,他们的冲击,几乎无人可以抵挡。但时间一长,希腊人数量上的劣势开始逐渐显露。面对几十倍于他们的敌人,他们只能制造一场混乱,却没有取胜的任何希望。波斯人从初期的震惊中恢复过来,开始逼近希腊武士。已经战斗得太久,已经杀戮得太多,希腊人的长矛多半都折断了,他们就抽出短剑来作战。

在这场惨烈的近身肉搏中,列奥尼达倒下了。

失去了统帅的希腊人加倍猛烈地作战。他们向波斯人发起了四次进攻,终于抢回斯巴达王的尸体。

但这已是此战最后的辉煌。

迂回到希腊人背后的波斯军赶来了。希腊人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又腹背受敌。在东方军队的汪洋大海中,他们就像孤舟一样在苦苦挣扎。而再坚实的小船也闯不过这片海水,战斗接近了尾声。

希腊人虽然筋疲力尽,但依旧阵形不乱。他们撤向了西门附近的小山上。波斯人向他们发起最后的进攻,希腊人进行了绝望而惨烈的抵抗。手里还有剑的就用剑拼杀,没有武器的就用双手。最后,箭的洪流向他们射来,希腊人一个个倒下了。

直到最后一人。

薛西斯在布满尸体的战场上巡视。

他对损失感到震惊:两万名波斯士兵捐躯沙场,受伤者还没有计算在内。为了不影响士气,薛西斯下令把这些尸体就地掩埋。按照波斯宗教禁忌,死者应该火化,但薛西斯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看着被血染红的沙场,薛西斯怒火在燃烧。他把列奥尼达的头颅砍下,挂在旗杆上,展示给所有的臣属。斯巴达王的长发垂在耳旁,脸上布满了干血和蛆虫,一双眼睛从眼窝里凸了出来。他是在望着地上自己的躯体?还是在望着曾为之奉献生命的隘道?

如今,隘道上挤满了波斯人。他们的眼睛都仰望着那颗悬挂的头颅。

在列奥尼达的头颅下,波斯人穿过了温泉关。

温泉关的战斗结束了。但关于它,还留下了诸多传说。

那位给波斯人做引导的叛徒,在战争结束后被希腊人通缉。他朝不保夕地躲避了十年,最后被人杀死。

至于斯巴达人,据说,在战斗初期,有两名斯巴达人由于严重的眼病,撤到了后方。当他们知道希腊人已经被迂回,最后的战斗即将打响时,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让别人牵着他走向温泉关。在那里,他目不能视,只能挥舞着武器盲目地冲向敌阵。最后他死了。另一人则返回了斯巴达,在那里,所有人都耻笑他,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交谈。他在耻辱中生活了一年。公元前479年,在战场上,他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波斯人的阵地,用生命洗刷了自己的耻辱。

这是不公道的。他是病人,而不是逃兵。希罗多德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充满了困惑与不解。但这就是斯巴达人,像铁一样坚强,也像铁一样冷峻。我们应该怎么评论他们啊?一个无情的城邦,一个无畏的城邦;一群蔑视死亡威胁的人,一群蔑视温柔情感的人。

三百名斯巴达勇士就这样死去了。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是刻在温泉关的墓碑。一座石狮子守卫着下面的文字:

过客啊,去告诉斯巴达人,

我们遵从他们的命令,长眠于此。

但是在温泉关牺牲的,不仅仅是三百名斯巴达人。在后世,他们的名声像太阳一样光焰万丈,以至那些和他们同死的人在阴影里被人淡忘。

七百名铁斯匹亚人、四百名底比斯人曾和他们一起冲向波斯人。在那个惨淡的早晨,他们和斯巴达人一起壮烈赴死。为了自由,为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