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和困难
人在面临艰巨学习任务时体现出的惰性,超出了那些不想教授知识者相信的程度。国际函授学校校长D.E.卡蓬特在1929年写给宣传员的一份报告中说:
普通人需要克服许多心理惰性,许多人的心理都很懒惰。学生在教育制度中要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心理上必须求学上进,必须学习。我们的角色就是哄骗、诱导、说服、劝告或强迫他学习,并看看他从学到的知识中得到了什么好处。我曾给学生们寄了413528封信,唯一目的就是保证他们收到所学课程。我们称其为鼓舞信,信中到处都是鼓励他们学习、提高的话,而他们能做到这一点。这些信却花了我们大约2.25万美元邮费……
小心!这些信谈论的并非课程、收费或其他什么,而是对拖拉学生的鼓励。这里也许是我透露函授行业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的地方。应该承认,在那些恪守函授课程的人当中,如果函授课程开设对象不是那些胆小、愚钝、劳累过度、误入歧途以及特别懒惰、一开始雄心壮志但不到几周便放弃不学的人,那么,函授的倡导者一分钱也休想赚到。那些从来完不成函授课程的人,恰恰是函授提倡者的唯一生财之道。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如今,人们学函授的理由是什么呢?可分成以下几大类:1.智力低下。
2.受训经历差。
3.缺乏活力或者不机灵。
4.对学习的态度向来不正确。
5.错误选择了学习内容。
当然,有些人同时面临两个或以上这样的障碍和困难。对他们来说,事实证明,学习的艺术很难掌握。但掌握这一艺术并非不可能,只要选择了正确的学习内容。当然,“无数头脑者”花多年时间钻研高等数学是不明智的。即便能取得一定进步,他仍然要为此付出极高昂的代价——除非纯粹为了学着玩。
但是,假定选择的学习内容在他的潜质和所受训练的范围内。他怎样才能克服让自己苦恼的障碍和困难呢?这个问题因人而异,答案取决于对当事人个性的彻底了解,因此,我无法笼统概括出人人适用的结论。然而,指出每个学习障碍的某些方面仍然有用。因为学习者将来也许能将这些方面运用于自身实际,往往还能立竿见影。
智力不高的学习者
其实,认真可以弥补智力不高的缺陷,不过,智力不高完全没关系。
令人欣慰的是,各种智力水平的人,只要智力不是特别低下,都能学会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我认识的幸福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只是成绩一般、能力有限、头脑简单的孩子,但他们非常幸运,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能不遗余力、干得很好。我还记得有位怪老头,他既长寿又快活,总在一家铁匠铺转来转去,增添一点生活乐趣。邻居拿来的各种设备和小机件,他都能很快地修好。他本是一位蹄铁工,而且手艺不错。一个炎热的周六早上,他被一匹桀骜不驯的佩尔什马踢了一脚,此后他便能毫无顾忌地杀生了。他在铁匠铺跑前跑后,干较轻的工作,在那里,他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未发现的才能。
这已经是若干年前的事。如今他已经颐养天年,快乐得像一只找到了暖巢的蟋蟀。他们让他做一些修补小物件的活儿,让他补铁锤、把砂轮机弄平,仅此而已。他每隔一两天就会遇到新问题。但他对每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学会了焊接法、铜焊技术、冲压技术、铣削技术,最后还学会了精密机械的操作及维修。在这些技术方面,他并不能取得太大成就,因为铁匠铺并没有必要的设备;但是,他却能想尽办法把技术学到手,就像现在一样。我这样推测也许不为过:按照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计算的职位,他至少能胜任10—12个岗位。这种才能给他以多面手的成就感,而我在想,这种成就感中又有点优越感的味道,因为各种劳动者自己干不了的事,都交由他帮忙做。
具有运动思维的人只不过方法不同,并非智力低下如果用老师的方法来衡量智力,这位老人差不多是个傻子。但是,衡量智力标准的学术尺度就没有问题吗?当然有了!我们往往喜欢夸大用眼睛阅读、用耳朵记忆老师说话的学习者的优势。佩里克利时代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唯有读书高”。善于在别人演讲时做笔记并能回想每处讲话细节的人,一直被认为具有某种非凡优点。然而,许多人却通过别的手法,将重要的东西学得很好,特别是通过大块肌肉和喉部运动学习时更是如此。接受阅读或倾听测试时,他们似乎很愚蠢,但是,如果给个机会,让他们以某种运用神经系统的开放渠道学习的方式学知识,他们则显得才华横溢。这种卓越才华与通过书本学习的人才华不同,但尽管如此,这种才华仍然是实实在在的。
曾认为低能的孩子一旦从传统学校解放出来,并通过肢体运动学一些东西,马上便能证明自己的智力并非不正常。他们学拼写时并不读单词,而必须用手指一点点指着那些字母,同时还要大声念出单词。一旦建立了这种关联,他们的学习完全和那些通过视觉印象或倾听含义学习的学生一样好。
在学习进步方面所报道的神奇范例中,也许没有哪个例子比一位年轻人的学习历程更令人瞩目。此人21岁时,两次报考利兰.斯坦福大学,均没有成功。他被送到一个新成立的讲习所学习,这家讲习所采用的方法,经过格蕾斯.费尔南达和B.W.德布斯克的改进后得以完善。他在那里学了11个星期,然后便顺利通过了斯坦福大学入学考试。在大学第一学年,他便取得了5个A级的好成绩,那可是学生所能得到的最高分!
查明自己的智力类型,然后相应进行学习
对阅读本章节的学习者所提的建议,如今已经不言而喻。如果你有一点点理由认为自己的智力在阻碍学习进展,不妨检验一下是否确有其事。
检验的最好办法,便是让一位能力过人的心理学家为你作一些简单测试,测试花的时间并不多,花费也不过是几个小钱。除非你的居住地离某座大城市数英里,否则你应该能够很快与某位心理学家取得联系。在如今的联邦,几乎每个州都有几位能力突出的心理学家。
如果测试结果表明你是典型的运动型学习者,就必须立即放弃将阅读和倾听作为学习的首要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扔掉所有书本。这样说的意思不过是:必须把说话、写作、做事、进行与手头学习的学科相适应的各类动作,作为学习的优先手段。
训练过少
有几种训练过少的情况会阻碍学习者进步。尽早发现哪种情况限制你学习取得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认为缺少训练是你遭受的最大不幸。6非如此!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这没准儿还是好兆头呢。它使你能以空白思维、一个未被某种错误实践歪曲和压服的好身板去学习一门新学科,每位教师都知道,未受伤害的大脑和身体最易接受各种训练。如果接受了多年错误教育,那他想重新来过就很难了。
三种最糟糕的训练形式
这一缺陷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多种:1.已经娴熟掌握的错误学习方法。
2.已经娴熟掌握的错误学科。
3.已经接受的错误教育。
让我以自己可怕的亲身经历为例,介绍第一种缺陷吧!
错误的方法
我在1894年开始学打字。当然,由于离打字机房数英里之内没有老师,我只好一开始便一板一眼地练习单指或双指打字技巧。由于找每个字母特别费力,因此我打字速度很慢。我从用一个手指发展到用两个手指打字,再从两个手指到四个手指;但是,除极少数特例之外,我一直无法创新这种练习法,当然,效果也就不怎么样。还有一点:我始终无法按照指法来打字。我对“手眼相连”的方法太依赖了,甚至直到本周还在练盲打;结果却似乎很让我担心而不是愉快。键盘上1/4的字母位置,我在脑海里都记不住。如果让我回忆字母“造”在哪里,我会搜肠刮肚想不出来。
所有这些痛苦都证明:通过单个字母学习、借助单指练打字的方法效率多么低。现在练打字指法的学习者,随便找一个打得都比我快。尽管如此,我还是打得很快,而且也相当准;但是,这种熟练劳动的背后,付出的努力足足是受过科学训练所付出的劳动的5倍。
有三次,我决定根据指法重新学打字——但是三次尝试都灰溜溜地失败了。尽管不懈努力,但仍然有某种东西让我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我的进展可以说糟透了——下降到和低能者水平差不多。我发现,老习惯的影响太强烈,以至于无法抛在一边,除非通过艰辛努力,并以高得离奇的投入产出比重新学习。因此,我只好继续浪费时间和精力。
错误的学科
掌握了错误的学科会带来麻烦,这种麻烦主要是兴趣和工作的多变性引起的。假设某位年轻人想成为石匠,发现自己在这一行当并不快乐,于是又去做家具。他在这一新的行业中的表现更糟糕,因为总是笨手笨脚。我们分析手工劳动的种类时,认为它似乎可以分为至少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工人用整个手臂干活,并与身体大幅度的运动相一致;第二种,主要用前臂、手腕和手掌;第三种,只用手腕和指尖。第一种通常是最艰苦的体力劳动,比如挖沟渠者和码头工人。第二种包括许多技术活,其中多数与石匠活差不多。第三种最精确、最灵巧、最不费力;在莱诺活字排版机操作员、织布工人,当然还有家具匠的工作中都能发现。在建造石墙拿石头和放石头的整个过程中,运用臂、手和手指的全部方式,都与裁剪薄胶合板、用凿和刨干活不一样。我看到一位石匠用精密工具干活时,即便用工具干粗活也显得笨手笨脚;经过进一步观察,我终于看出一些端倪:他始终在移动整个手臂,就像石匠那样做事。
有时候,你在另一些人身上也能看到同样笨拙的场面:他们本来小提琴拉得很好,却偏偏要去弹钢琴;而当一名钢琴家去学管式大风琴时,其笨拙便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显露出来。由于学习大风琴的全部触按技巧,与他以前学习的乐器技法并不一样,因此,在学会新知识之前,他必须忘掉以前的知识。尤其是一位业余歌手如今渴望到音乐会舞台上去表演,所需的技能就要求更精湛了。如今,在大剧场演唱要求很高,要克服这些难度很大的转换,就牵涉到声膜和喉部的发声艺术。我们还能举出数百个这样的例子来。
最好让眼下学习的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所有这些都与你选择的学习方向有关,是不是?就知识的可用性而言,将过去的技能转换到学习新事物尤其是新行为上来,应该是你始终坚持的一条准则。不要一下子突然转换到某项新任务上,而这项新任务又需要你以某种和过去习惯不和谐的奇怪方式运用眼、耳、手和脑。如果你学过小提琴,希望进一步拓展爱好范围,可以首先考虑学习其他有弦乐器,如大提琴。如果学过木匠活,接下来可以学习打家具。如果已经攻克法语难关,不妨试着学习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
当然,这条建议必须真正适合实际需要。也许你可以通过学习,去追求某种全然不同的东西。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不要指望能获得瞩目的成就!如果成功了,那说明你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误传消息是最严重的障碍
我不必详细解释误传消息的害处。我现在写这些文字时,报纸上说:伟大的福音传道预言家、宰恩市市长沃利瓦正在外旅行,怀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称这次旅行为“环游世界”。对此,沃利瓦一笑置之,因为他认为地球是扁的,就像一个圆盘,北极正好位于圆盘中央。多年来,他一直顽固地坚持这一学说,对付所有反对者。现在他对记者说,他的旅行只不过是在围绕地球圆盘的边缘航行。如果他在途中注视罗盘并耐心观察,那还会如此确信这一错误观点吗?也许不会。想忘却自己的错误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首先是这一观点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那是他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也是他在耽于幻想的信徒面前保持神职权威所必需的一种支持力量。其次,这种观点与其他信仰紧紧地混杂在一起,以至于在忘却的过程中,必须把那些其他信仰全部抛弃才行。
幸运的是,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会像沃利瓦那样,被假设的命题无情扼杀。只有极为多愁善感的人,才无法得到创新的观点,因为他在固守自己的信息时带有感情色彩,无法以一种开明态度接触相反的事实。考虑学习中的感情因素时,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有更多的话要说。
缺乏体力和灵巧性
每项工作都要求自身运用体力的特殊数量和方式。钟表匠必须有过人眼力和灵巧手指,锅炉工必须有厚实的耳朵抵抗铆接机震耳欲聋的轰鸣,牙科医生必须整天站着工作,而不去弯腰优雅地拿工具。有些工作类型对旁观者来说,并不需要费多大力气,但实际上却特别辛苦;比如牧师的日常业务便是如此,还有,小学教师的工作也是苦不堪言。要想像专业人士那样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肌肉必须有很多动作,甚至比铁匠还要辛苦。所以,如果想学一门手艺、艺术、运动等等,首先一定要仔细看自己的体力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