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习的艺术:如何学习和学什么
18034100000019

第19章 自学(6)

“默读能力几乎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正是主要通过默读,学习者才获取了知识。

因此,在校默读非常重要,它不仅是阅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还是获得各学科信息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算术方面,学不好的原因都可能是由于默读能力差,这又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给出的事实以及面临问题的实质。

“提高学算术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引导小学生仔细阅读问题,并将它分解出来逐一分析,这样,他们就会在进行某种计算之前,便清楚地理解问题中给出了什么、需要自己做什么。”

博览群书千金难买

贬低老式的自由教育、只强调帮学习者赚大钱的学习,时下成为一种时尚。职业学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所有其他类型的学习。如果这种时尚继续肆虐,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其实,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与任何工作都没有特定关联。然而,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恰恰是这些东西让你学会了谋生的手艺。它们让你领悟整个人生的真谛,使你能撇开树木看见整片森林——而这便是你获得最佳生活方式的最出色向导,这种生活方式中当然也包括你最满意的工作。

真正的自由教育有且只有一个目标:它使学习者免于迷信、偏见、狭隘的思想,以及在家庭和周围形成的习惯(这些地方是形成学习者早期理念的场所)。更有益的是,它帮助学习者形成在当前环境中完全展示自身个性的新习惯。因此,我以下所说的某一学科“无用”,是说它缺乏解放学习者、培养学习者的力量,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我会找机会反对针对法语、德语以及其他现代语言的“文化研究”,还会称它们没有效果、毫无益处。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样说是为了劝告你单纯为消遣而学习时,仍然要避免学习这些语言。如果你对学习这些语言有强烈好奇心,我同样不会劝你不学它们。好奇心永远不应受阻挠。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意思只有一个: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当你把宝贵的数月时间辛辛苦苦花在外语语法和生涩的短语上之后,起码也会知道(如果你思维敏捷)自己的努力已经付之东流。而这同样是一种收获!

别读无用的书

哪些人对学习的艺术掌握得最辛苦?是那些在10—16岁之间形成爱读拙劣作品的习惯以至于不能自拔的人。这种人词汇贫乏而不严谨,他希望在每一段落都能找到乐趣,他觉得深钻细研让人讨厌,甚至让人恼怒。由于对严肃的问题认识不清,他发现自己难以领会读物和言论的主旨和重要性。

对这种学习者,我的最佳建议是:付出双倍努力,战胜你不幸形成的家教不严的缺陷。相比之下,你取得的胜利将更伟大!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意想不到的困难有足够估计。比如说,如果在每个练习上用于观察、分析、阅读和记录的时间远远超出本书某个地方指出的时间,你千万不要泄气。

不要去买廉价的小说、杂志、小报,除非有钱没处花。无论可用于明智掌握学习艺术的钱有多少,都应用于购买有价值的图书或期刊。如果你想买最值得买的书籍,可以牢记一条永恒真理:真正对学习者有价值的书,在畅销书或读者俱乐部的书单上几乎永远找不到。应该相信,数十万人或者更多人愿意掏钱买的书,无法教会你任何知识。这种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它通过引导读者逃避现实或极大迎合读者(这种迎合是对读者个人面临的一种虚伪的逃避!),从而取悦他们。

你从不畅销的书籍中能最大受益。向教科书学习的好处不用多说,虽然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谈到这一点。当然,也许能给成年人传授更多知识的教科书还不到1/10;但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不能有太高的指望,因为它们都是为年轻人准备的。科技文献使你受益多多,但是可惜啊,这些书往往写得特别枯燥乏味。潦草的英文、不合理的布局、过多提及无关紧要的参考资料,以及许多小题大做、卖弄学问的内容,使这些书读起来如同嚼蜡。读这些书时,你只好忍一忍,等着写得更好的书问世。

练习

在以下段落中,你将发现两类信息:一类讲述美国人总体健康状况,另一类介绍1930年夏的美国商情。努力对第二类信息视而不见,只读那些与美国健康状况相关的论据。

上涨的关税在1930年7月1日—8月19日期间的税收下降中是否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尚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可以承认:在这一时期内,关税收入已经从8缘园园万美元左右下降到4500万美元左右,减少了4000万美元,比1929年同期收入要少。

美国每年要在可预防疾病和死亡上,花费30亿美元以上,其中超过一半被病人使用并获益。每年,4200万名工人因疾病和事故误工3.5亿天,其中有2.8万人死于工伤事故。然而,生产的整体下滑趋势却显示出例外,即香烟产值在1930年7月间上升至近120亿美元,相比之下,1929年同月大约为107亿美元。每年都有150万工人死亡。如果有合理的医疗监督、定期体检和公共卫生保障,其中至少有25万人可幸免于难。不过专家们当然不同意这一看法,而关税在商业整体下滑中应承担的责任,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读完这一段,你能想起的内容是:

a.美国每年因可预防疾病和死亡而受到的损失。

b.由于疾病和事故而旷工的工人数量。

c.定期体检、合理的医疗监督和大众卫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d.每年死亡的工人人数。

你对本段数字的记忆准确程度如何?也许只是笼统地记得罢了。如果你记得与美国人健康相关的一半数字,你的阅读效果就很不错。

学会倾听

如果你在听演讲时做笔记,对发言者的话也许没有完全记住。只有在某一种情况下你的笔记才有很大用处:如果经过练习后你的笔记记得很有条理,那就可能超过一个单纯倾听者的最佳记忆。有经验的报社记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自我训练,然而有一点很重要: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在采访或发言期间匆匆撰写实录,除非逐字记录某个语句至关重要。

练习

请某个朋友向你大声朗读以下关于智力测验的报道。除非你想听得更清楚,否则不要打扰他。他不必复述任何一段。但要保证吐字清晰、速度较慢。

刚一读完,你就让他拿来纸和笔。然后,你用口述方式尽可能将刚才听到的话向他汇报。他要逐项记下你说的所有话。接下来,你要读而不是听这篇报道,然后将两种情况下所陈述的内容及准确性进行对比。从这种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测试中,你将能用眼睛学和用耳朵学(当然,如果能通过发言来学习就更好了),看看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得到一个相当清晰的意见。

智力测验范围有限

通过智力测验可以得到与群体相关的一般性原则,但未必适用于个体。

这种测验在学校很有用

但是,与外界联系所需的能力无法通过简单地测量智商而得出。

本文是智力测验进入美国20年后赞扬该测验的两篇文章中的第二篇。上个星期,沃森博士讨论了证明该测验是测量先天性才能的一种可靠手段的论据。本周,他要讨论这种能力与学业成功和后半生成功的关系。

作者:古德温.沃森,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智力测验对于指点一个孩子的人生之路应该起多大作用?智商能否公正而充分地体现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与智力测验的运用相伴而生的多数害处,似乎都源于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误解。即便经过科学训练的心理学家,也不一定会谨慎强调这两种联系的区别:一种认可大量数据的说服力,另一种则存在于个别案例当中。

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能对某种意义深远的品质放心地进行个别预测。生来愚钝的孩子一两岁之前便会露出端倪,而且别人可以大胆预测他永远无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也不可能当选议员。然而,正如那些最优秀的机构证明,经过磨炼之后,他们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而养活自己。一个智商150的孩子也许做家庭作业有困难,但实际上他的智力不成问题,其困难有可能出于某种不寻常的原因。

该测试在哪些地方不灵

一个普通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并不能说明他到底有多聪明或多愚蠢。即便在做家庭作业这件似乎比任何事情都更需要智力的事情上,成绩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也不怎么密切。拼写能力与智力关系极小。手写能力几乎与智力无关。即便在更需要运用“智力”的领域,这样的个别例子也数不胜数。如果按智力测验成绩将一群小学生分成3组,一组聪明、一组普通、一组愚钝,再给每组学生相同的阅读测试材料,事实证明,“愚钝组”中有些学生甚至比“聪明组”的部分学生完成得更好。如果在算术、语言、科学或历史学中进行这种测试,同样能看到这一结果。

决定谁在学校更成功的因素还有另外一些。在某所初中,56%不及格的学生智商在90以下,但是必须指出,几乎有一半不及格者来自一群智力正常或较好的学生中。

有所中西部大学推行老一套做法:圣诞节之后将那些证明已经无可救药的不及格生送回家。令他们沮丧的是,后来发现,被送回家的学生平均智力等级比“素质不错”的学生平均智力等级还要略高。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西部某所大学二年级64%的不及格生,智力水平都在全校学生的平均线之上。

课堂之外

一旦走出课堂,智力测验成绩的重要性就更令人怀疑了。在其他领域进行的测验表明,一个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有些事他能做得很好,而在另一些上则表现糟糕。这一问题的道理在于: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并不能预示此人的其他已知能力,其预测的准确性充其量不超过50%。尽管我们都知道,总体上讲,在下列能力方面,1000个高智商孩子智力平均值要比1000个低智商孩子的平均值高,但也许会将对某个特定孩子未来成就的预测(依据偶然性原则),按这些能力的大小作出判断,或者根据他大脚趾的长度判断其智商。这些能力是:

●个人幸福;

●受同班同学的欢迎;

●完成简单学习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手工操作能力;

●鉴别优秀音乐作品和劣质音乐作品的能力;

●唱歌或演奏某一乐器的能力;

●欣赏艺术优点的能力;

●绘画或描绘的能力;

●书写速度及质量;

●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能力;

●体魄、健康程度及运动能力;

●毅力;

●自控能力;

●爱好的范围和种类;

●愉快程度;

●可靠性;

●决策速度;

●自信;

●晚年不进疯人院的能力;

●晚年不坐牢的能力。

上述列举尚未穷尽。然而其观点已经不言而喻。无论进行的大量数据统计结果多么正确,都不应过于看重个人智商。过去许多教育系统(包括当前纽约学校采用的教育系统)都聘请心理学家,他们除了智力测验外便无所事事。师范学院斯派尔分院新建的“心理咨询中心”则证明了与此相反的倾向。这一中心特别注重发现每个个体具备的特殊能力。

普遍性的价值

在回答“智力测验有多好”这个问题时,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仅在强调这一回答:它们没有好到能评估全部个性的程度。其实,这是一个极不合适的回答。如果把对特定个体的预测变成对人类整体的综合概括,就会看到过去12年这项运动作出的主要贡献。我们已经知道,智力的分布方式与身高的分布方式大致相同。身材矮小者并不多,身材高大者同样不多,而二者之间的身高水平分布完全具有连续性。最大多数应该出现在平均值附近。无论某些新闻工作者怎样假定,我们都不是一个低能者组成的民族,而处于最高智慧水平的人只有一点点。全部人口中,只有1%左右的人存在智力缺陷,需要终生福利机构来照看。在智力水平更高的精英阶层中,智商达到140或以上的人数,比例也不过1%。我们认为,一半人口智商处在正常范围,数值为90—110之间。

我们还知道,尽管应该举出个别特例,但就总体而言,还是有某些职业比其他职业有更高的智力要求。总体看,理发师比农业工人更聪明,砖匠比理发师更聪明,火车刹车手比砖匠更聪明,自动器械操作员比火车刹车手更聪明,运输业务员比自动器械操作员更聪明,会计员比运输业务员更聪明,牙科医生比会计员更聪明,而工程管理员和牧师又比牙科医生更聪明。当然,这种层次并不是绝对的。肯定有些幸福而高效的农业工人智力过人,同样也有某些工程师和牧师过得幸福、与人相处得很好。如果进行普遍性更强的描述,应该这样说:智商高的人几乎从事一切令他们感兴趣并有其他特殊才能的职业,都能取得成功,而智商低的人在很复杂、高职位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不同民族的智力差别

不同民族的智力差别是许多项调查的对象,也是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谁也没有发现某个民族或国籍中的一大群人,智力水平全部高于或低于另一民族或国籍的平均水平。然而,平均水平的差异似乎毋庸置疑。不过必须记住:各民族的个体水平相差很大,有些个体超出、另一些个体则低于其他群体的平均水平。在多数研究中,犹太人的孩子平均智力水平要比盎格鲁原撒克逊民族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高。平均而言,美国的中国籍和日本籍孩子的水平,通常达到或超过盎格鲁原撒克逊民族孩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