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026

第26章 通货紧缩的准确定义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物价疲软、货币供应量不断减少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当全社会的价格和成本普遍在下降的时候,就表明出现了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时老百姓觉得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非常“经用”;不过,这却表明,商品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投资风险加大、失业率在不断提高。

按照金融学上的严格定义,当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 3 个月下跌,就表明出现了通货紧缩。

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从而影响人民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来说,职工下岗、物价负增长、企业负债率高涨、投资“套牢”、经济增速下滑、银行利率连续下调、资源消耗量萎缩,干什么都不赚钱了,这些都是通货紧缩的征兆。

经济衰退并不是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准,经济衰退的实质是货币供应总量在减少,货币供应总量减少才是通货紧缩的重要指标。如果货币供应总量没减少,经济却衰退了,这仍然不能叫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