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21

第21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④。雕栏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⑥。问君能有几多愁⑦?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少年时有才华,不但擅长经籍文学,而且音律书画,无所不通。继位时(961年),宋朝已建立,南唐局势十分危急,外有强敌压境,内部府库空虚,只能年年以大量财宝献给宋朝来暂求生存。作为国君,他不思治国,纵情享乐。975年宋兵攻下金陵,南唐灭亡,从此成为阶下囚,三年后被赐药毒死。他的词以南唐的灭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后期词抒写被俘后的屈辱生活,抒发亡国之痛,表现无限深沉的悔恨意识。感情真挚,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他的词开始突破晚唐、五代的传统,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对后代词的创作影响巨大。《南唐二主集》,是他和父亲李璟的合集。

〔注释〕

①《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词作于南唐亡国后。

②何时了:何时结束。此句是对目前生活厌倦的感叹,本来春花秋月是良辰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因作者已是阶下囚,故对此良辰美景发问。

③小楼:作者的住处。东风:春风。

④故国:指南唐。不堪:不能,不忍。此句是说,在此月明之夜,不忍回首故国之事。

⑤雕栏玉砌:雕绘的栏杆和白玉般的石阶,指过去南唐的宫殿。应犹在:应该还在。有的本子写作“依然在”。

⑥朱颜改:作者自伤形容憔悴,意思是说自己身份已变,已不再是宫殿的主人了。有人认为“朱颜”是泛指宫中宫女;也有人认为指故国面貌。

⑦“问君”句:这句是设问。“君”指作者。

〔解读〕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是亡国后怀念故国的哀伤悲痛之情。首句对春花秋月发出强烈责问,颇为反常。春花秋月本是人们所喜爱的,而作者却不愿看到这些良辰美景,似乎极为厌烦,其中必有缘故。这原因在下句作了交待,原来作者伤心的往事太多了。过去,李煜是一国之君,每当春花开放、秋月圆明时,他尽情地享受,那些欢乐幸福的事情、美好愉快的生活不知有多少。而现在成了阶下囚,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生活。再看到美丽的春花、明亮的秋月,就会想起过去的欢乐,今昔对比,天上地下。所以,这春花秋月怎能不让作者伤心痛苦呢?而昨夜作者在小楼上又听到了春风声,春花很快又要开放,又会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作者的心灵又要受到痛苦的折磨。所以,上片的最后一句,作者几乎是发出了不堪忍受的大声呼叫。“雕栏玉砌”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之情,那美丽的栏杆台阶宫殿楼阁,现在应该依然还在,但可惜的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自己不再是主人,已是阶下囚了。对这巨大的变化带来的剧痛,作者从轻处理,“只是”二字化重为轻,将剧痛置入轻轻的描写之中,以“只是朱颜改”一语轻描淡写。但这天上人间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痛苦无法压抑,作者以设问的方式,倾泻了内心愁情的洪流。

这首词没有典故,不用藻饰,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接抒情,明白易懂。又通过富于感情色彩的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创造了动人的意境。作者运用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写出了今昔的巨变及无限的痛苦之情。特别是末句的比喻,以无尽的江水喻无穷的愁情,化抽象的情思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传神感人,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是以景抒情的名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首词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其中高超的艺术技巧,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