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23

第23章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桂枝香①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②,正故国晚秋③,天气初肃④。千里澄江似练⑤,翠峰如簇⑥。征帆去棹残阳里⑦,背西风,酒旗斜矗⑧。彩舟云淡,星河鹭起⑨,画图难足⑩。念往昔、繁华竞逐(11)。叹门外楼头(12),悲恨相续(13)。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1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15)。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6)。

〔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朝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初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颇有政绩。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大力推行新法,以图富国强兵。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成效不大。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市)。王安石曾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主张文学要“务为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文学创作有诗歌、词和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注释〕

①《桂枝香》:词牌名,此词牌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②登临送目:登高远望。

③故国:故都,即金陵,是六朝旧都。

④初肃:开始肃杀。

⑤澄江:指长江。练:白色的绸缎。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⑥簇(cù):箭头,形容山峰峭拔。释为“攒聚”亦可。

⑦征帆去棹(zhào):来往的船只。

⑧酒旗斜矗(chù):酒楼上的布招牌斜插着。

⑨星河:指长江,长江像天河一样。鹭起:金陵西南的长江中有白鹭洲。

⑩难足: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

(11)繁华竞逐:竞逐繁华。繁华指豪华糜烂的贵族生活。

(12)门外楼头: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大将,率兵伐陈,由朱雀门攻入金陵,陈后主还与爱妃张丽华在结绮阁寻欢作乐。楼:指结绮阁,是陈后主专为张丽华建的住所。

(13)悲恨相续:指六朝接连不断的亡国悲剧。

(14)漫嗟:空叹。荣辱:兴亡。

(15)但:只有。凝绿:凝成一片绿色。

(16)商女:歌女。犹唱:还在唱。《后庭》遗曲:即陈后主作的《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此处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解读〕

“金陵怀古”是骚人墨客经常咏叹的题目,《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首,惟介甫最为绝唱。”此作之所以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但是因为在同题材同词牌的作品中压倒了诸调,而且能“一洗五代旧习”,创造了开阔的境界,抒发了深沉豪放的感慨。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作者以热情的笔调,描绘了金陵的壮美景色。首三句点出时间、地点,并透露出肃杀之气。五、六两句写山水之美,“澄江似练”化用谢■诗句,歌颂长江之美;“翠峰如簇”盛赞群山之丽。接下来三句从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写到街道上林立的酒旗,表现了当时金陵的繁华热闹。最末三句点出水中游动的彩舟、江中迷人的白鹭洲,展现了金陵的美景多姿多彩,作者以“画图难足”为上片作结,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像余地。上片的这些描写,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片转入抒情、怀古。过去,繁华的金陵是达官贵人们竞逐豪华的地方,但他们在这里只是一味地比阔气、竞排场,尽情地享受,却没有人想到国家的安危,最终使国家在享受中灭亡。亡国昏君陈叔宝是典型代表,但可悲可恨的是,这种亡国之痛不是偶尔现象,而是代代相续。所以,作者的怀古表现了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宽广胸怀。“千古凭高”两句是说,任何时代的人,在这里登高临远,都会对那段历史感慨万千,这是所有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的共同感慨。作者的批判不仅只是针对六朝的昏君,怀古意在思今。因为“六朝旧事随流水”,历史已成陈迹。而现在,“寒烟衰草凝绿”,金陵的景色依然如故,金陵的繁华也依然如故,达官贵人的一味享乐、不思治国同样依然如故。因为,“至今商女”,依然“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以,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昏君庸臣,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怀古抒情,层次十分清晰。写法上主要运用铺叙、白描的方法,写出了金陵晚秋的壮丽景色。写景时,不断地转换视角,从而使景物显得错综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词的语言峻拔,感慨深沉,体现了与当时流行的婉约词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