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25

第25章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鹊桥仙①

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传恨③,银汉迢迢暗渡④。金风玉露一相逢⑤,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⑦!

〔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哲宋时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新党掌权,他屡遭贬谪,曾贬至郴州、雷州等地。宋徽宗时放还,死于途中。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长于诗文,词为北宋婉约派大家。他的词风格平易含蓄、淡雅轻柔,内容多是描写相思离别,或感叹身世不幸,情调颇低沉。有《淮海词》。

〔注释〕

①《鹊桥仙》:词牌名,多写牛郎织女相会事。

②纤云弄巧:缕缕的薄云在空中变化,巧妙地弄出许多花样。此句含有织女巧于织绣云锦、暗示七巧节之意。

③飞星:指牛郎、织女二星。传恨:二星闪耀光芒,似在传递不能相见的恨情。

④银汉:银河。迢迢:遥远。暗渡:在无人知晓中渡过。传说每年七夕夜,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见一次。

⑤金风:秋风。玉露:如玉的秋露。

⑥忍顾:怎能忍回头看。鹊桥:传说每年七夕夜,喜鹊架起长桥,让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见。

⑦朝朝暮暮:日夜在一起。

〔解读〕

这首词以牛郎织女每年七夕夜晚相会一次的神话故事为题材,歌颂真挚坚贞的爱情,写的是天上,实际指人间。这一题材前人多有描写,本词却能突破离情别绪的传统模式,自出新意,认为只要爱情真挚,即使每年只能相见一次,也胜过无数次庸俗的相聚。爱情的真谛在于真情长久,而不在于朝夕相处。

词的首句暗写织女的聪慧美丽,织女是织布能手,她把天空的薄云织成了许多美丽巧妙的图案,此句以纤云之丽烘托织女之巧,笔法委婉。这样美丽聪慧的女性却得不到应有的爱情,与情人隔河相望,是何等恨事!“飞星传恨”一句写出了他们心中的恨情。“飞”字特别传神,表现了他们奔赴约会的急切心情。下句的“迢迢”,形容银河之宽阔,也表现了他们相距之远和相见之不易。“暗渡”,因他们相见是在夜间,只能在暗中渡过银河,也表明他们的爱情受到极大压制,相见时无人随从相伴,境况十分幽独、悲凉。下面二句笔锋陡转,写他们相见的喜悦,久别重逢,极其珍贵,他们的重逢是那些凡夫俗子的寻欢作乐之低俗情欲所无法比拟的。“金风玉露”是相见的时节风光,清爽的秋风和晶莹的露珠烘托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纯洁的情操。下片的首二句写他们相见的幸福:甜蜜的柔情如水,美好的佳期似梦,这难得的重逢,多么令人陶醉,幸福的此刻怎忍心看那鹊桥归路呢?但会期太短暂,分手时刻降临。面对痛苦的分离,作者不是写他们伤心的痛哭,而是写他们以乐观的态度相互鼓励:只要两人的感情真诚长久,坚定不移,哪又在乎朝朝暮暮在一起呢?

这首爱情词,借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人间美好的爱情,笔法曲折委婉,语言含蓄细腻。词中有抒情,有写景,有说理,情、景、理三者水乳交融,有机结合,意味深远,耐人寻味。特别是作者的构思别出心裁,将离别之情写得乐观,歌颂了真诚坚贞爱情的可贵,不但这种爱情观很有价值,这种构思在古代爱情词中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