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26

第26章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声声慢①

李清照

寻寻觅觅②,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③。乍暖还寒时候④,最难将息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⑦,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⑨,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

李清照(1084一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山东省济南市)人。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为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母王氏亦善文工词。李清照十八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宰相赵挺之之子。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兴趣,婚姻幸福美满,婚后生活优越,收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作《金石录》。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故。从此,她在南方颠沛流离,晚年一直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李清照诗、词、文都擅长,以词的成就最大。她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安闲生活、少女情怀及夫妇的离情别绪。后期词多写感时伤乱、悼亡忆旧。她的作品失散很多,后人辑有《漱玉词》。

〔注释〕

①《声声慢》:词牌名。有的本子有题目“秋情”。

②寻寻觅觅:心神不定,若有所失,想找回来所失的东西。

③凄凄惨惨戚戚:寻觅没有结果,陷入凄惨悲戚的境地。

④乍暖还寒:天气忽冷忽热。

⑤将息:保养、调理。

⑥旧时相识:李清照是北方人,此时流落南方,见到从北方飞来的雁,有故土之思,因此说是“旧时相识”。古人有雁能传书之说,此时作者丈夫已逝,孤独一人,无人寄书,见到雁从北来,更加伤心。

⑦憔悴损:枯萎凋谢。

⑧怎生得黑: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

⑨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景。

〔解读〕

这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词中以残秋的景色作衬托,倾诉夫亡家破、孤独无依的悲哀,描写饱经忧患的离乱生活,文浅情深,沉痛感人。

首三句以十四个叠字开端,堪称创举。“寻寻觅觅”是写作者内心空虚,感到若有所失而无目的地寻找;“冷冷清清”是“寻觅”的结果,表现了环境气氛的清冷,也表现了一无所获而更加空虚的内心世界;最后三对叠字写出了作者由凄而惨、由惨而戚,心情沉痛逐步加深的变化过程。凄惨悲戚的心情又遇到“乍暖还寒”的天气,这种天气使极需调养的身体无法调养。于是,词人只能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无法抵御“晚来风急”,作者似陷于“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了。“正伤心”而无法解脱的作者此时却又看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此雁更令作者伤心。因为,过去曾有无数次,此雁传递来丈夫远方的信息,而现在丈夫已不在人世,只有作者一人流落南方,此雁怎能不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呢?而这回忆只能增添无限的伤心和忧愁。“满地黄花堆积”是写眼前景,作者一腔的哀愁,面对此景,其心情可想而知。“憔悴损”两句写得意味深远,作者是喜爱菊花的,早年的《醉花阴》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等词句,都是以菊花表达对丈夫的思念,而现在,憔悴的黄花已凋落满地,还有什么可摘呢?作者是想摘黄花的,但丈夫已不在人世,摘了又有谁可寄呢?黄花“憔悴损”固然可悲,因花而忆人更可悲。而作者自己此时也是“憔悴损”的,她夫亡家破,孤独一人,体弱年迈,身心早已憔悴不堪。加上她满腹才学无法施展,理想抱负早已成为泡影,这不是也像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吗?在身心憔悴的状态中,一人孤守窗口,不知道怎样才能等到天黑。此时,淅沥的秋雨地打在室外梧桐叶上,点点滴滴,更加增添了人的愁思。这一连串的情景哪能是一个“愁”所能概括得了的呢?

这首词以平淡朴素的语言和铺叙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个感情浓郁的景物,曲折委婉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的处境和凄楚的心态。作者通过对“乍暖还寒”、“晚来风急”天气的描写及黄昏细雨、雁过花落等景物的描绘,渲染了悲哀凄凉的气氛,衬托出了作者的凄凉心境。特别是词中成功地运用了大量的叠字,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的心态巧妙地展现了出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但是作者的个人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感情,作者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