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必读-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8145700000035

第35章 滕王阁序(节选)王勃

滕王阁序①(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烟光凝而暮山紫④。俨骖騑于上路⑤,访风景于崇阿⑥。临帝子之长洲⑦,得天人之旧馆⑧。层峦耸翠⑨,上出重霄;飞阁流丹⑩,下临无地(11)。鹤汀凫渚(12),穷岛屿之萦回(13);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14)。披绣闼(15),俯雕甍(16)。山原旷其盈视(17),川泽纡其骇瞩(18)。闾阎扑地(19),钟鸣鼎食之家(20);舸舰弥津(21),青雀黄龙之轴(22)。虹销雨霁(23),彩彻区明(24)。落霞与孤鹜齐飞(25),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26);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7)。

〔作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著名文学家。少年能诗文,十四岁科试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所赏识,召为王府修撰。当时诸王斗鸡成风,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斥,被逐出沛王府。后来漫游蜀中,曾任虢州参军,不久因罪免官。其父王福畴亦受牵连而左迁为交趾令。高宗上元三年(676),王勃渡海探父,落水而卒。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为“初唐四杰”,在“四杰”中,王勃的才气最高,文学成就最大。王勃有诗有文,诗以五言居多,清新自然,对五律的成熟做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十六卷。

〔注释〕

①本文又题《滕王阁诗序》或《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建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此阁。故址在赣江边,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高宗上元三年(676)九月,王勃往南海探父,途经洪州,恰逢都督阎公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在宴会上写了这篇文章。此文充分显示了王勃的文学天才,是他的骈体文的代表作,也是唐代骈文的压卷之作。

②维:在。序:时序(春夏秋冬)。三秋:古人把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三秋就是九月。

③潦(lǎo)水:雨后道旁的积水。

④烟光凝:烟雾在阳光照射下似凝固起来。紫:山气在落日照射下显出的颜色。

⑤俨:通“严”,整顿。骖(cān)騑(fēi):驾车的马。上路:地势高的路。此句是说整顿好车马在高高的山路上前进。

⑥风景:指滕王阁所在地。崇阿:高峻的山陵。

⑦临:来到。帝子:即滕王李元婴。长洲:滕王阁前江边的沙洲。

⑧得:得见;一作“登”,亦可。天人:指李元婴。旧馆:即滕王阁。

⑨层峦:山峦层叠,有的选本作“层台”。耸翠:耸立着青翠的山峰。

⑩飞阁:翘檐如飞的滕王阁或势如飞动的滕王阁。流丹:流溢丹彩。

(11)下临无地:滕王阁居高临下,从阁上往下看,下面像无地的深渊一样。

(12)鹤汀:鹤鸟栖息的汀洲。汀:水边平地。凫(fú)渚:野鸭所聚的小洲。凫:野鸭。

(13)此句是说,汀渚连绵,极尽岛屿萦回之趣。

(14)这两句是说,华丽的宫殿,依山势起伏而建。列:有的选本作“即”。体势:山体形势。

(15)披绣闼(tà):打开装饰华美的门。披:开。闼:小门。

(16)雕甍(méng):雕饰的屋脊。甍:屋脊。

(17)山原:山岭平原。旷:空阔。盈视:极目而视。

(18)川泽:河流湖泽。纡(yū):弯曲。骇瞩(zhǔ):看了使人吃惊。

(19)闾(lǘ)阎:里巷的门,指住宅。扑地:遍地。此句是说,满地遍布着住宅房屋。

(20)钟鸣鼎食之家:鸣钟列鼎而食的富贵人家。

(21)舸:大船。舰:战船。弥:堵塞。津:渡口。此句写船舶之多。

(22)青雀、黄龙:船的装饰形状。轴:船尾掌舵处,代指船。

(23)虹销雨霁:云气消散,雨过天晴。

(24)彩彻:光彩照彻,指雨后阳光分外明亮。区明:天空一片明朗。区:空间,天空。

(25)鹜(wù):野鸭。

(26)彭蠡(lǐ):鄱阳湖的古名。

(27)断:止。衡阳:湖南衡阳,有回雁峰,雁到此不再南飞。浦:水边。九月是雁南飞之际,所以此句写雁。衡阳之浦,泛指滕王阁一带的水边。

〔解读〕

此处节选的是原文的第二段,本段极力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峻以及登楼所见的景物,紧扣“秋日”和“登阁”而写。先点明时间:九月三秋,为下面写秋色作了铺垫。然后写水色和山光,“清”与“紫”二字写出了深秋时节水色山光的特点,秋水清澈透底,日暮烟霞如紫。作者以乘车高路观赏风景的方法,拉开了滕王阁周围景色的帷幕:楼阁下是沙洲一片,周边山峦层层叠叠,翠峰高耸直插云霄。势如飞动的滕王阁,建筑辉煌,流金溢彩,高阁耸入云天,登阁下视,似临无底深渊。近处江边鹤凫群集的汀渚小洲,极尽萦绕回曲之趣,使人百看不厌。依冈峦所筑的宏丽建筑群,与高低起伏的山势相称,令人叹绝。推开彩绘华美的阁门,可俯瞰雕饰考究的屋脊。远处,山野平原之空阔,一望无际;河川湖泊之纡曲,令人惊奇。近处,遍布的房屋尽是豪富的世家大族;赣江的渡口皆为精美的雀舫龙舟。雨后晴空,落霞似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起,清澈的秋水同长空融为一色。渔人歌唱着驾舟而归,雁声阵阵,响遍寒空。

这段文字,既写出了滕王阁周围的自然景物,又写出了滕王阁及其周围的辉煌建筑。以滕王阁为中心而展开,山光水色,峰峦川泽,景色如画。其“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寥寥几句,将滕王阁的雄伟壮丽写了出来。因本文是骈体,在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句对偶,句式整齐,节奏强烈,对称和谐,文章之美自然涌出。文章又多运用夸张、排比等手法,从而造成雄伟壮阔的文势。文章的辞藻极为绚丽华美,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句,是历来人们传诵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