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自己的6个关键问题
1822400000011

第11章 扼杀高效的天敌 (2)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电脑时的情景。它们确实为我节约了很多时间。比起繁琐单调的“蜗牛信件”来,电子邮件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电脑吧。2003年,或许最为恶名昭彰的时间窃贼,就是垃圾邮件和病毒这对孪生恶魔了。其中一个会堵塞我们的电子邮箱,另一个则会摧毁我们的个人电脑。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同感。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各种垃圾邮件、病毒、广告也在无孔不入,让人烦不胜烦。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大多数人来说,面对这一切只有发泄怒气、默默承受的份儿,除此别无他法。

一般来说,凡是未经用户许可就强行发送到用户的邮箱中的任何电子邮件都可以称之为是垃圾邮件,而这些垃圾邮件据统计占所有电子邮件的60%还多,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美国市场调查研究机构Nucleus Research的统计结果表明:每位员工每年丧失的生产率为公司造成近2000美元的损失,这一数据呈上升趋势。平均看来,垃圾邮件占全部生产率损失的3%多,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比垃圾邮件还可以自己删除,病毒带来的危害则更为严重。它的自我复制,使得数据损坏、丢失,文档毁坏,并造成处理器运行速度减慢,甚至死机。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每个部件,比如数据区、内存、系统、磁盘、屏幕显示、键盘、喇叭,乃至和电脑相连的打印机等,都是病毒攻击的目标。而这些对一般用户来说,真可谓防不胜防,只能眼睁睁看着,坐以待毙。

一些企业、机构为了阻止这一切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甚至呈几何数增长,收效却并不明显。但是,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热衷汽车等等,这样的“悲哀”事件却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大范围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改变迫在眉睫。以下是可供你参考的好建议:

1.摆脱对技术的依赖。

必须承认,技术是无辜的,它自然有发展完善的过程,有为人们带来方便和提高效能的优势。但是,技术的缺陷使人们很容易深陷其中,变得无法控制。所以,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们对技术产品不切实际的期望,在于人们对它们的过度依赖。

摆脱依赖,首要的是缩短技术产品阵线,也就是“放弃”“减少”你的技术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等,因为很多人对它们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依赖,使得它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向人们“派活儿”“发号施令”。所以,试着摆脱一些,让自己摆脱干扰专心工作的因素。否则,你永远也不能让自己的工作效能最大化,而你为之努力的生活也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来了。

2.用一件技术产品替代另一件。

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手机就可以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视频通话、玩电子游戏,而这些功能之前基本上只有电脑才具备,手机的功能完善就可以取代或者部分取代电脑。所以,为了及时完成工作,我们需要依赖的工具越少越好。

很多人总是买一些自己并不很需要的技术产品,或者买了新版本,却依然使用着旧版本,这在造成财富浪费的同时,也导致了时间的浪费。所以,在我们得到新技术产品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放弃原来的某件技术产品,让新的替代旧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能,而不要让新旧堆积起来。

3.检测一下技术产品的效能。

很多人在购买技术产品的时候总是追求功能多、性能优的产品,以为这样强大的功能会给自己带来高效。事实却不然,同样的配置,一个14液晶屏的电脑和一个15.6液晶屏的电脑在完成工作上、性能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重量则有区别。而这种区别对每天背着电脑见客户的销售人员来说,不但不能提高效能,反而会降低效能。过多的软件也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内存,导致运行速度缓慢。并且,人们盲目追求多功能,其实有很多功能都是被闲置的。

所以,你有必要客观看待自己的需要,评估技术工具的效能。最简单的办法是,不要买那些看起来很酷、很炫,却缺乏实用价值,并会给你带来众多麻烦,或者很多功能你完全不需要的产品;也不要保留那些功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它们只会浪费你的时间。你需要花费时间去找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能的技术产品,然后检测其效能,如果能满足你的需求就买下来,如果会降低你的效能,那就果断放弃它,再去寻找更有效的。此外,不要随意放弃传统工具,技术工具并不一定总比传统工具的效能更高。

别把自由时间浪费在“寻欢作乐”上

很多人在取得一些成功后,不是止步不前,就是很快衰落下去。因为他们忘记了,成功只是中场休息哨,只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还有整个下半场需要他们去继续努力、拼搏,不到终场哨响,谁也不能肯定输赢。

当经过一些时日的努力后,终于将一项工作顺利完成,这个时候人们会有长舒一口气的感觉。接下来开庆功会、奖励自己、纵情享乐都是必备的程序,也成为人们一种理所当然的选择。事实上,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时间陷阱。

其实,当人们取得成功后,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但是人们对光阴的虚掷,使得这些原本可以用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变得毫无价值。

而且,成功后的狂欢还会毫无例外地漫延好几天,让这几天的工作效能几乎降到最低。这还只是短期影响,当纵情享乐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结果则会更加不同。

成功应该让你的时间增值,应该给你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追求生活中更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能够将很多节省时间的方法、策略都积极运用起来,那么,你就能收获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生活中你所珍视的东西。但是,如果你也像很多人一样,被牢牢束缚在狂欢的陷阱中,那么,成功最终会大大降低你的时间价值,并终将剥夺你解放出来的自由时间,而你的状态也将会再度回到从前。

失败,战胜失败,一开始看起来会消耗你大量的宝贵时间,但是只要拥有积极主动的心态,方法得当,就能让你迅速增长智慧并提升你的工作效能。也就是说,面对失败,只要你正确处理,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让你用于工作的时间增值。当然,如果处理不当,那所有投入的时间都会白白消耗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功也是一样。正确理解成功,成功就能为你的时间带来提升价值的空间和动力,如果错误理解,那成功就会变成降低你时间价值的加速器。所谓的正确理解,就是将成功看作是下一个过程的开端,而且是更加艰苦的过程的开端,并且通过提升工作技巧和运用合理利用时间的技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因为成功而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是成功对你的褒奖。

但是,如何支配从生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时间则是你继续得到成功,还是因此失控的原因所在。如果你将大量的自由时间投入到错误的事情上,特别是投入到那些不能提升你最高价值的事情上,成功剥夺或者耗费掉的时间将大于它所给予你的自由时间。

很多人在取得一些成功后,不是止步不前,就是很快衰落下去。按道理说,在取得一些成功后,有了更好的发挥平台,可以为后面的更大成功创造条件。但是,恰恰相反,一些人错误地利用了成功给予他的自由时间。他们开始享受成功,开始过那种以前奢望的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完全自由支配,甚至变得开始不在意时间,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娱乐消费上,比如,买一所新房子,换辆新车,去高档酒店消费,买很多的高档品塞满衣柜,等等。如果拿捏恰当的分寸,这些行为并不为过,这也确实是成功后的公平回报。但令人遗憾的是,拿捏分寸、适可而止并不是这些追求成功的人学会的处事原则,他们更擅长全力以赴和做到极致。所以,十几、二十年后,别人在悠闲地打高尔夫球,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则每个月靠养老金生活。

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成功只是中场休息哨,只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还有整个下半场需要他们去继续努力、拼搏,不到终场哨响,谁也不能肯定输赢。如果把成功看成是休止符,那生活不是继续,而是走回头路,直到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