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自己的6个关键问题
1822400000013

第13章 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1)

要想让时间高效地运用,就必须学会掌控时间。想要从容地掌控时间,你需要把规划时间成为你的习惯。大多数人都不大喜欢进行规划,所以总是高效地运用时间的人就成了少数。于是成功就成为了少数人的专利。高效其实很简单,只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然后落实即可。但行动之前,必须规划好,这样心里才会有谱。

行动缺乏明确的动机,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付诸行动和未付诸行动的人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手段和规划来增强自己(并不一定总是坚强)的意志,从而养成习惯。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制订各种各样的计划,暑假计划、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年度计划等,如此多的计划是不是都得到了贯彻实施呢?当然不是,很多计划从一开始制订,就注定了流产的命运。因为,这些注定要流产的计划缺乏激励性和约束力。也就是说,这样的计划执行起来得不到好处,不执行也没什么坏处。

一个行动如果缺乏“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约束和激励,就很难坚持下去,并形成为习惯。而更多的人做事缺乏明确的动机,看重的只是结果,或者说是利益。利益固然是动机的一种,但是过于看重这一点,就有可能背离一开始的动机,使得事情的发展出现方向性的错误。

几位同学相约去以前的导师家做客,聊起了毕业后的近况,个个豪气干云、意气风发。一直在一旁微笑着倾听的老教授直到大家的议论告一段落后,才提出要给大家做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大家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大家,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有人出现了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增加了新的条件,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有人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很多人纷纷点头。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有的人开始放弃回答,静观其变了,有的人则索性不加考虑地回答:“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绷不住了,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红松,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由此可见,只要有明确的动机,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就轻而易举了。这种动机,归根结底,就是人们满足内心的某种满足感。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某件事情,或者采取的某项行动,不能给自身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愉悦感,就会使他感到厌烦、无聊,甚至觉得受到束缚,或感到痛苦。结果就是要么放弃,要么敷衍、应付。而这两种方式都只会浪费时间,毫无效率可言。

在总结为何“不能按照计划坚持下去”的原因时,很多人会归结为“我是个意志力很薄弱的人”,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意志坚强和意志薄弱的时候,“能坚持下去就是意志坚强,不能坚持就是意志薄弱”,这样的归结未免太简单了一些。

事实上,付诸行动和未付诸行动的人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手段和规划来增强自己(并不一定总是坚强)的意志,从而养成习惯。可以试着用以下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意志:

1.明确动机。

人们不能坚持新行动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动机不明确,也就是缺乏目的性。而没有目标,行动就缺乏着力点,也就直接失去了动力。所以,明确动机很重要。这个动机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工作要达到的绩效,也可以是具体一天工作的收获。

2.下定决心。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抵制——不愿意转变;

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有的人属于“慢性决策者”,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减少喝酒量,但决策时却优柔寡断,结果无法付诸行动。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比如,你的身材较胖,你打算在一个月内减掉6公斤,你就可以买一件比自己的身材小两号的衣服,要在1个月之后的年会上穿。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如愿以偿。

3.目标要细化、具体。

目标要合理,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不浪费过多的精力在细枝末节上。

当然,要把目标尽可能地细化。研究证明,越是明确、具体的目标,实现起来就越有动力,因此不要说“我要每天跑步”、“我要在明天多跑段距离”,而应该告诉自己“我要坚持每天在晚上8点跑三千米”、“我要在明天比今天多跑一千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有说服力的;完成目标的期限一定要在实施计划前设定,而且也要明确、具体,比如说“我要在三个月内做到一次跑完一万米”。

4.积极主动。

不要把意志力与自我否定相混淆,当它应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时,将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象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

5.告诉自己这样做的好处。

如果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某项行动三心二意的话,光有计划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站上起跑线的。比如,以长跑为例,在实施计划之前,你就要不断地告诉自己——“长跑将对我的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长跑能让我培养成坚忍的意志力”。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你可以记录自己训练的成果,比如,肌肉更有力量了,生活也充满了活力;很少得病了,为自己节省了很多钱;做事情更有耐心了,这让自己更容易将工作做好。

6.改变习惯。

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因素被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比如,意识到戒烟能给生活带来好处,而且确实感受到了这种好处(省钱了,不咳嗽了),你就不会对自己说“抽完这支就不抽了”,而会说“我要坚持一支也不抽”,这样做,坚持的意志力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7.完不成任务要有惩罚。

当自己完不成任务时,不要第一时间给自己找借口,而是不管什么原因,先给自己一定的惩罚,以此来督促自己按照计划上的规定来进行。比如,“今天晚上6点之前如果不能完成这项工作,我就不吃饭(不看电视、不上网)。”这个惩罚一定要找个人来监督,如果你想偷懒的话,监督人就会警告你,而你也会因为不去兑现自己的承诺而感到羞愧,继而产生动力去完成任务。

8.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培养意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一点一点进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么做的目的也不在于你能够做多少,量有多大,而在于你能够坚持多长时间。不断增加强度的练习目的也在于此,不管增加的强度有多大,只要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够帮助自己培养坚忍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