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自己的6个关键问题
1822400000014

第14章 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2)

变成他人成功方法的“跟屁虫”时,你就已经失败了

借鉴,是为了学习、吸纳,这有自我在起主导意识;而照搬,则完全放弃了自我,用别人的思想替换了自己的头脑中的意识,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成功是无法复制的,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即使经验可以借用,但是方法绝对不能照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特的一个,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大过了共性,同样成功的方法并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都适用。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削足适履”,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把它当作一个天大的笑话来讲,可看看今天人们的所作所为,很多都跟“削足适履”一样。看到别人买汽车,自己也一定要买,完全不管自己需不需要;看到别人投资股票,自己也跃跃欲试,根本不管自己懂不懂;看到别人商海成功,自己也要学着经商下海,也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经商的头脑;看到别人每天出入健身场所,自己也办张健身卡学样,不顾及自己收入的负担……当一个人变成别人“跟屁虫”的时候,他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他失去了自己。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予以实施的选择;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也就是说,对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而言,我们努力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而这一切需要自我觉察作为前提。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唯一重要的是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而要达到这一点,你要做的就是自我觉察。”所谓自我觉察,就是将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一旦你习以为常的价值观、信念和教条背后藏着的潜意识的“黑匣子”的内容被自我觉察的光照亮,那些以前控制着你的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就会消失。

这也是人们总在强调要借鉴的原因,例如中国经典《资治通鉴》被编写出来,其作用也正在于此。借鉴,是为了学习、吸纳,这有自我在起主导意识;而照搬,则完全放弃了自我,用别人的思想替换了自己的头脑中的意识,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又如:一些时间管理专家提供的方法非常有价值,有参考意义,但是,如果照搬这些专家权威的方法好像并不容易。这是因为,这些权威专家的时间管理方法,更多是从他们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时间环境出发的,也只有在他们的环境中才能够生效。

日本企业家本田宗一郎一直十分推崇“出门打车”和“去健身俱乐部运动”,但是就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出门频繁打车很不现实,去健身俱乐部也不可能像本田宗一郎那么频繁。所以,比如用骑自行车代替出门打车,就同时解决了出行时间和运动健身两方面的问题。

所以,不管想要改变什么事,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需要,然后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成功的方法和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模式。下面的方法可供我们参考:

1.提升自我觉察的意识。

古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很难,所以才可贵。自我觉察的品质不仅是客观的、诚实的,而且是没有偏见的。明确地“自我定位”,把自己当成自己,认真思考,参考他人的观点,最后通过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与习惯性思想的来源相隔离;其次,不要总是以一个新的习惯性思维去替换旧的,可以主动寻找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经历;再次,把你的平常生活抛在脑后可以赋予你这样一种自由,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第四,随机化你的生活圈,不要总做相同、类似的事,可以积极追寻新的经历;最后,可以尝试养成本能的质疑习惯性的观点的习惯,不要认为那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只有当自己确信在逻辑的后面还有事实来支持它们之后,再做出判断。

3.学习、借鉴,而不是照搬。

在别人身上成功的方法,对你来说未必能够有同样的效果。所以,重要的是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精神、意志等,然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有人能不分春夏秋冬,天天早上5点起来锻炼,你要学习的是别人坚持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不是也每天5点起来去锻炼。

失败不可避免时,寻找原因,奋起改变

“寻找原因”若是变成了“推卸掉自己的责任”,最终的结果就是自我安逸,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机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而不是被失败刺激后,奋起改变。

当失败不可避免的时候,第一时间寻找失败的原因,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自暴自弃,是抓住时间和有利时机摆脱失败,赢回成功的开始。这一点对全新的行动尤其重要。

未知、风险、无可借鉴、摸索、失败……都可能成为新行动的注脚,但是,并不意味着失败就失去了一切。相反,如果及时改正,再来一次,并将这样的做法坚持下去,收效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打算早上6点钟起床,除去正常的7-8小时的睡眠时间,那最晚也要在10点钟准时休息。但如果你每天完成工作或者回家的时间是9点,一般情况下,你很难做到10点睡觉,6点起床。这样的情况表明,“这样的行动是难以坚持的,甚至尝试也会失败”。所以,就有必要停下来,先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有针对地做出改变。

但很多难以坚持的做法很值得我们警惕,即:不寻找失败的原因,而是推卸责任。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能坚持的原因,是工作太多,所以才会那么晚回家;或者有太多的应酬而不得不去,才导致回家时间被一拖再拖。若是不积极找原因,理由可以有千万种。这就像一个小寓言故事说的一样: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它们决定叠罗汉,大家轮流喝。而当其中一只老鼠刚爬到另外两只的肩膀上,准备喝油时,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引来了主人,它们落荒而逃。

回去后,它们开了一个会,分析失败的原因。最上面的老鼠说:“因为下面的老鼠抖了一下,所以我碰倒了油瓶。”中间的那只老鼠说:“我感觉到下面的老鼠抽搐了一下,于是我抖了一下。”而最下面的老鼠说:“我好像听见猫的叫声,所以抽搐了一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都没有责任。

“寻找原因”若是变成了“推卸掉自己的责任”,最终的结果就是自我安逸,浪费了大好的时间和机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而不是被失败刺激后,奋起改变。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只有勇敢地接受失败,并及时查找原因,才是正确的选择。具体怎么做呢?

1.杜绝潜意识里找借口的想法。

当失败出现时,你的第一反应如果是沮丧,那接下来的习惯动作就会是找借口了。一旦这样的做法成为习惯,就会慢慢变成潜意识里的冲动,被你理所当然地“欣然”接受。而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找原因,那很可能得到改变的机会,使事情向着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像两支支流,方向不同,最终的流入地也会不同。所以,杜绝失败后第一时间找借口的潜意识。找原因,才是解决失败的开始。

2.反刍法寻找问题的根源。

当新行动难以坚持的时候,就有必要停下来检视一下,寻找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而导致问题的根源则不易找到。这时候,就可以学习牛的反刍本领,一点点地往回倒,一步步地反向往回找,这类似于逆向思维,能够起到别开洞天的效果。

3.解决问题要在第一时间。

有的人在行动失败的时候,会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再来一次,他们不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出现了某种问题上,而是归结到运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放大了问题,使得后来需要花费多好几倍的时间来处理。其实,一旦出现失败,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停下来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这样做,一方面排除了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改变及时,也能避免无谓的尝试,也就避免了时间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