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一般早上起床到坐到办公桌前习惯有1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习惯了,你会觉得这些工作就得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否则就可能完不成。实际上,这种习惯最容易浪费时间,只要你试着加快一下节奏,你会发现半小时也足够了。那剩下的半小时做什么呢?你可以对今天的活动有一个大致的安排,或者考虑一下昨天并不成熟的方案,或者思考一下今天的几个重要电话应该怎么打……总之,这半小时的时间能够挤出来,而且完全可以用来做一些事情,唯独不能将它白白浪费掉。几乎所有繁忙的名人都是在早晨5点或5点半开始处理工作的,等到8点或9点有人打电话来,或有客户拜访的时候,他已经做完很多事情了。当然,你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跑步、听音乐、阅读、写作等。
过渡时间有很多不同的存在类型,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1.交通时间。
这是很多人每天必须花费的时间,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实际上,这段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可以听收音机、开始新的词汇学习、构思工作报告、接受记忆力训练,或者干脆闭上眼睛养神。
如果你的交通时间是40分钟,同事的交通时间是20分钟,你可千万不要不在乎这看似微小的差异。简单算一下就会知道,一天差40分钟,一个星期就是三个半小时。以一个星期工作40小时来计算,你的交通时间一年要比同事多花四个星期的时间。
做出这样的比较,你是否考虑搬到离公司近一些的地方?或者想到合理的方法来利用这段时间,不要小看每天几分钟的差异,长年累月积累起来,就会是很大的差异。
2.喝咖啡时间。
当你感觉特别累的时候,可以通过喝咖啡来提神、放松,这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你还是去喝咖啡,但并不是很累,那就可以尝试着在喝咖啡的同时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学习几个新单词,看两篇文章,给朋友发个短信问候一声,或者给俱乐部打个电话约定去锻炼的时间。
3.午餐时间。
午餐,还有晚餐,被很多人看作是交流、沟通,打动客户的最好时机,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很多商务人士会安排工作餐——和客户边吃边谈判。实际上,这是一种时间陷阱,它基于“如果你与某人分享,你将可获得他的钱包、观念和感情”这样一种理论的假设。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午餐时间拉长,吃得更多,关于谈判的收效也是很有限的,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个更有效的时间利用法通常是吃一种简单的午餐和散步一阵子,还可小憩一会儿。
4.等待时间。
在汽车站等候公共汽车,在地铁站等候地铁,在超市等候付款,在影剧院门口等待买票入场,等待成为忙碌生活的一个片段,却时常出现,或短或长,因此,学会利用等待时间也很重要。你可以读读报纸,开始自己向往已久的小说阅读,为明天的会议构思演讲稿,处理困扰自己的问题,或者为明天的工作做一个大致的安排。总之,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重要的是很好地利用起来,而不是傻傻地等待。
神奇的三小时:早睡早起,先人一步
每天早上5点起床,比别人更早展开新的一天,在时间上跑到别人前头;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三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扰。
一个人什么时候的精神状态最饱满、精力最旺盛呢?答案是:经过一晚上充足的睡眠,早上起床后的时间,大致在2-3个小时长度的时间段内。因此,我们会发现,早上刚上班的时候精力是最旺盛的,工作效率也最高,但是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就在于,一般人7点起床,8点到8点半上班,等于是上班的1至1个半小时的时间段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还要应付客户的电话、上司的工作布置、同事的闲聊等各种繁杂因素的干扰,时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之前的1-1个半小时都被早上起床的杂事给占据了,从效益的角度来看,被占据的这个时间段付出的代价最高、最没有意义,也最可惜。由此看来,尽量压缩这部分做杂事的时间,把它用来做重要的事情,数量和质量都会很可观。
但是,每个人的这2-3个小时时间段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每天7点起床,那就是从7点到10点是你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如果你5点起床,那5点到8点是你最有效率的时间段……有的人以为只要把握好这2-3个小时的时间段就好了,至于是从几点到几点那是无所谓的。实际上,这其中有很大的不同。从7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由于横跨了部分上班的时间,所以损失了一部分效率。而5点到8点的时间段是上班前的时间,避免了公司很多杂事的干扰,很多人此时还在睡梦中,周围的环境也较为安静,受到的干扰最少,所以同样的3小时,这个时间段的3小时就要比7-10点时间段的3小时效率高得多。
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极力提倡“神奇三小时”的概念,鼓励人们自觉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比别人更早展开新的一天,在时间上跑到别人前头;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三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扰。实际上,“神奇三小时”这一概念的实质就是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个提法由来已久,既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现代医学证明,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不易患精神类疾病。早睡,一般是指在10点左右休息,因为进入11点,人体各个器官就开始修护排毒,如果这个时间段还没有进入休息,就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免疫力和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早起,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过6点起床,春夏秋季尽量在5点左右起床,因为这个时间段人体在经过修护排毒后,排出的毒还存留在体内,而起床开始活动,就能及时将这些毒和浊气排出体外,不给身体造成负担。所以千万不要赖床,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皇帝、曾国藩等。
由此得出,早睡早起的时间段基本上可以确定为晚上10点到早上5点,对成年人来说,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了,幸运的话,中午还可以小憩一会儿,就完全能够保证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了。而早睡早起体现在增加工作效益方面的作用,有俗话说:“三天早起,一天工”。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上:
1.现代人的忙碌、压力直接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心理上的烦躁、急躁、急于求成、难以安宁,但人们又非常渴望“心灵平静”。早睡早起,5点起床,这个时候喧嚣了一天的城市还处在睡眠中,利用这个时间段思考问题、完成工作,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喧嚣、繁杂背后的宁静,还心灵一段纯粹的体验。
2.这段时间大部分人都还在睡梦中,所以,你受到的干扰是最少的,这有利于集中精神效率百倍地完成平时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倍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
3.早睡早起,并不是压缩睡眠时间,而是调整睡眠时间,这是高效率利用时间的需要。比如,习惯晚上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睡觉的人,早上睡到八九点,也不过是休息了7个小时,但是八九点已经是很多人开始一天工作的时间了。将晚上10-12点这段用来看报纸、聊天、看电视、玩游戏、上网冲浪的时间用来睡眠,就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时间和质量。
当然,习惯的改变并不容易,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比如:
开始的时候,每次比平常早起10-15分钟。习惯后,在此基础上再早起15分钟。不断累加,直到达到目标。
关掉闹钟,尽快走出卧室,不要给自己睡回笼觉的理由。
找个起床的好理由。可以每天安排一件自己最想干的事情,这会成为按时起床的动力。
奖赏早起,惩罚晚起。改变习惯很难,但是做到了一次,就给自己一个奖赏,慢慢地就会改变对早起的期待,直到变成一种习惯。这种奖赏可以是一杯香浓四溢的咖啡、精致的点心,或者欣赏美丽的日出,和邻居的姐姐一起跑步等,找一些令你愉快的事做,并使之成为你清晨的必修课。但是赏罚要分明,如果晚起了就必须要拿出惩罚措施,可以罚自己多做20个俯卧撑、两天不许上网、一个月不能看电影等,这样的惩罚能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坚持才会有效果。放纵一次就可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