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你自己的6个关键问题
1822400000003

第3章 无用功就越多

一些人在失败时选择了坚持,结果一败再败;一些人在沮丧时选择了坚持,结果错失调整的时机……之所以坚持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过于盲目。固然努力了,可是方向的错误,导致他们的努力都做了无用功。

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年轻人,想要做出一番过人的成就。但让他苦恼的是,多年的努力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于是在别人的指点下,他向一位智者请教。

智者明白他的来意后,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弟子,对他们四个人嘱咐道:“你们四个人一起去五里山,打一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然后挑到我这里来。”年轻人和三个弟子出门直奔五里山而去。

太阳偏西时,四个人回来了。智者眼含深意地看着他们,只见: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脚步沉重地扛着两捆柴回来了;后面跟着的两个弟子,走在前面的用扁担担着八捆柴,走在后面则两手空空地跟着;还有一个弟子则从前面的江面划着木筏回来了,上面载着八捆柴。

年轻人和先到的两个弟子看到这样的场面呆呆无语,智者见状,问道:“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吗?”“大师,让我再砍一次吧!”年轻人请求道,“我本来一开始就砍了六捆柴,但是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只好丢掉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的体力还是跟不上了,只好又扔掉了两捆;最后,就剩下两捆我扛回来了。可是,我的体力只能承担这么多了,我已经尽力了。”

两个弟子说:“我们和他不一样,刚开始,我俩各砍两捆,将四捆柴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跟着这位施主走。我和师弟轮换着担柴,不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最后,又把施主丢弃的柴也一起挑回来了。”

划着木筏的弟子接过话,说:“我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了走水路……”

智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弟子们,微微颔首,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从效能的角度来看,划木筏的弟子无疑是最高效的。我们把一捆柴当作1个收益单位,那年轻人的收益就是2;两个弟子的收益是8,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则为4;划木筏的弟子收益为8。我们再看看每个人为之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具体的时间我们无法计算,大致可以这样推算:如果每个人砍一捆柴并挑回来所耗费的时间为0.5,耗费体力为0.5,那么年轻人砍6捆柴耗费的时间和体力总和为6,而收益为2,剩余价值为-4;两个弟子所耗费的时间和体力总和为4,由于捡到了年轻人扔掉的4捆柴,剩余价值为4,分配到每个人为2;划木筏的弟子砍8捆拆,剩余价值为>4,因为划木筏自然要比自己扛省力很多。

从最终的收益来看,选择的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大相径庭。那么,再从得到任务,使用的完成方式来看,更加体现了选择的重要性:

年轻人打算自己砍,自己扛,所以尽管他砍了6捆,但最后自己扛的方式只能背回去两捆,等于有4捆柴做了无用功。

两个弟子决定两个人轮换着挑,所以,挑回去了8捆柴,由于一个人才砍了两捆,努力程度不如年轻人,但是他们运气好,捡到了年轻人丢掉的4捆,而他们是两个人换着挑的,所以8捆柴他们也能运回去,看起来努力程度不如年轻人,但因为选择的运送方式不同,得到了比年轻人更大的收益。

第三个弟子选择了划木筏的运送方式,首先在运送上他能节省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体力,所以,他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体力花在砍柴上,一个人砍了8捆柴,而且全部比较轻松地运回来了。可以说,他的付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回报,效能也是最高的。

从努力程度上来看,年轻人自己砍了6捆柴,还试图全部都扛回去,努力程度可谓最高,但是最后的收益却最小,原因就在于他选择了最不省力的方法。

所以,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传统教育总在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于是,一些人在失败时选择了坚持,结果一败再败;一些人在成功时选择了坚持,结果危机陡生;一些人在高兴时选择了坚持,结果得意忘形;一些人在沮丧时选择了坚持,结果错失调整的时机……之所以坚持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想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过于盲目。固然努力了,可是方向的错误,导致他们的努力都做了无用功。

那么,如何做到客观、精准的选择呢?李开复告诉了我们4大技巧:

1.把影响你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写出每个因素的利和弊,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分析,哪些利益和弊端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

2.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

多数情况下,一个选择的概率并不见得就是100或者0。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的“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当自己估计成功的概率能够达到40%-70%,那就应该去做这件事了。

3.当自己不确定时,向更有经验的人请教。

4.善用“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

这种方法就是在事前想一想:如果明天在一份你的亲朋好友都会阅读的报纸上,你做的事被刊登为头条新闻,你会不会因此感到羞愧?会不会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