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20

第120章 依依何处照闲眠

杳杳有时当永恨,依依何处照闲眠。

静临客枕愁寒雨,远逐鱼蓬耿暝烟。

纤影乍欹还自立,冷花时结不成圆。

销魂犹忆江楼夜,曾对离觞赋短篇。

——穆修:《灯》

读这首诗,需要运用钱锺书先生提出有关修辞上的一种“通感”来参照,就是听觉、视觉、触觉相互沟通的作用。

看题就可以理解,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就是描写灯的性能与形象。

诗的作者穆修是北宋时代的散文家,出生于山东郓城,因为反对宋初华靡的文风,所以他赞赏韩愈、柳宗元的文章风格,成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他的诗文集为《穆参军集》,以朴实著称。

《灯》的描写有一个特点,就是尽量运用想象,通过形象性的语言把灯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加以表现。但是这诗里描写的灯,却非豪门“华灯璀璨”的情景,而是小窗、孤馆、渔船、酒肆、寒夜短、冷烟空……之灯。所以这首诗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年代里;微茫的灯光可以引人泛起无可名状而带永恒的惆怅,所以有诗人写过“百年心事到灯前”;迷离摇曳的灯光,似乎使处在潘岳《闲居赋》所说的不知世事、具有一点闲情的人能享受到寓卧的乐趣;当灯光静悄悄地照着离人的时候,却又使之客枕难安,辗转反侧地倾听着敲窗的夜雨;在旅途中,看到江上星星渔火,点缀着夜霭沉沉,也曾令游子有凄然的难堪;在灯影绰绰之中,有亭亭玉立的佳人,顾影自怜,若有所思,情难自抑;当寒冬之夜,一灯如豆,渐凝灯花,只因油灯将尽,却难形成花朵状;最令人黯然魂销的是:江楼上灯光照着离筵,有诉不尽的惜别情意,只好寄托于诗篇……

就是这样,诗人用想象把灯置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之中,让它起感情催化剂的作用,使人受到感染而产生各异的反应,但归结于形象的抒情。这种抒情,可说把听觉、视觉、触觉都涉及了。

正如韩愈写的《听颖师弹琴》一诗的描写,用“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以形容琴声的变化,其中却赋予了人的感情一样。

所以咏物诗贵在能写出物的神态,使之形神俱备,同时运用侧面烘托及反衬的方法,写出气氛,才能充分有诗味。这就是“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贺裳《皱水轩词筌》)。

南宋诗人陆游也描写过灯,其中警句有云:“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我很喜爱这一联,把人生的滋味,童年时代灯下深谈嬉戏的情景都唤回来了,令人怅惘,也令人追忆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