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21

第121章 不及林间自在啼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画眉鸟》

读过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一直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他能以新颖的形式和风格,以散文的笔调表达了一种深厚委婉的情感,抒写情景达到极高的境界。

如果再研读欧阳修这一首《画眉鸟》的小诗,也会获得另一种印象:觉得他的咏物诗十分有致,别有寄托,深深表现了一种向往自然情趣的心境。

在古典诗词中,咏物题材大量存在,历代诗人各有擅长。而《画眉鸟》写的是一种小飞禽,却赋予哲理。在欧阳修看来,当画眉鸟生长于山林之中,婉啭娇啼于花树之上,它以清脆的歌喉纵情啼唤,跳跃于花红似火、紫树如烟的自然境界,真是百啭千回,极得自然的乐趣。可是当画眉鸟被捕获之后,爱鸟的主人以精致的金丝笼把它饲养起来,日食金粟,渴饮琼浆,着意维护,诱它歌声巧啭,虽然它也照样欢鸣,而啼声却远不及在山林时的婉啭动听了。这种区别在于:前者享有自由自在的自然环境,可以不受拘束,随情意而放声啼叫;后者因受到牢笼,纵然应声而啼,也不过是奉承主人色笑,令人听来就感受不同了。

从诗的表面看,欧阳修是在描写画眉鸟的遭遇,其实是借物寓意,反映了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在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就曾充分流露,陶渊明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金笼与尘网形式不同,而拘锁之苦则一,所以东方朔对友人倾诉过“不过使尘网名缰拘锁”的话,实质上是指古代社会中知识分子所走的仕途。就以欧阳修的名句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的怀抱与陶渊明之不为五斗米折腰,弃仕途,恋故林,思故渊,如出一辙。

因此“画眉鸟”这首诗也就寄寓了想摆脱名缰利锁归返自然之意。

咏物诗,是诗人借寓的一种表现形式,唐代名相张九龄写寄李林甫的《归燕诗》:“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践,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最后两句就无异于暗示自己会引退,要李林甫不必玩弄排挤的权术。欧阳修写的《画眉鸟》,要表达的则是倾向林泉的心情。他们的咏物诗,艺术上的特色是不离于物又不太粘于物,既写出物的声态,又寄托了情思。而《画眉鸟》更体现了宋诗中普遍存在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