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23

第123章 来往庭前踏落花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欣赏过古典散文的人,大抵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法被文评家称为精练得当。而《秋声赋》则更与《赤壁赋》媲美。因此他的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其实,欧阳修的诗也自有风格,抒情委婉,语言流畅;词则婉丽,有南唐的韵味。

《丰乐亭游春》是欧阳修游春三首之一,写于庆历七年,当时他任滁州太守。丰乐亭在滁州西南瑯琊山幽谷泉上。他在《丰乐亭记》中描写过:“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修建了丰乐亭,作为春秋佳日与宾客宴游之所,《丰乐亭游春》就是春游纪实之作。

红树青山概括了丰乐亭如画的风景,当夕阳将下的时候,郊原的春草碧绿得一望无际,与夕阳映衬出一幅绚丽的画面。游人趁着春光明媚的季节而出游,恣意赏春,乐而忘倦。虽然春光来去匆匆,转眼就春残花落,可是连欧阳修自己在内,游春的人是不问流年在暗换,花事已阑珊的,他们踏着片片落花,照样以极浓的游兴而及时行乐。于是这首游春诗就又如一幅民俗画,呈现了滁州人的生活风貌。

在古代,太守是亲民之官,像欧阳修、苏东坡这样具有诗人气质的人物更是流连光景,探幽览胜,以骋诗怀,并标榜与民同乐。所以苏东坡之在杭州,有西湖苏堤的遗迹;欧阳修之在滁州,有醉翁的雅号。同是丰乐亭游春诗的另一首,欧阳修还写道:“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由此可见他们是很懂得参自然的造化以丰富生活情趣的。

如果把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诗》与他写的游记对照来欣赏,还可以领略到诗与散文之间对描写景物有化实为虚韵味不尽的特点。他在《醉翁亭记》中写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种游人如织的情景,是写得很具体的,用诗来表现就化为“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了。这样的化法,可以说是把景物渗入了情思,然后用精练的词表达出来,而所表达的情思就是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大好春光。

能运用化实为虚韵味不尽的手法以表达情思,是诗人必具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