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34

第134章 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和孔密州五绝·东栏梨花》

苏轼的诗词中,咏物作品不算少,他写的一阕《水龙吟》对杨花的歌咏为人欣赏,“似花还似非花”把杨花的神韵、情思写得恰到好处。

这一首是咏梨花的,是应友人孔密州索和之作,但却是写于共赏梨花之际。

梨花如雪,是它的颜色,梨花之开,却已暮春。所以唐人有诗云“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草长烟迷径,春深昼掩门”的吟咏。苏轼写梨花,也是抓住它季节性的特点。他说梨花浅白的色泽与柳条转为深翠的绿色构成了暮春的情调,而柳絮在这时候却随风飞飏,与落红片片点缀着春光已老。就在“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时候,于园林的一角看到另一种情景,却有两株迟开的梨花,晶莹洁白得有如雪球,寂寞地在度过它最后灿烂的时光。看了这两株梨花的丰姿,不禁引起一番惆怅:就是好景不长,淹忽易逝。一年春尽,又届清明。当清明到来之时,也是柳老飞绵,花事阑珊的时候了。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欣赏多少度的花开花落呢?又能经历多少个清明踏青的乐事呢?因此面对友人邀赏梨花,就不能不发出深沉的慨叹,也就反映出“闭门寒食之辰,带泪送春之绪”了。

从这首梨花诗,可以看到苏轼咏物的特点,就是表面是写梨花,其实在写人的思想感情,写出人的思想感情对时序迁流的感受。这种对花抒感,寄慨人生,正如刘希夷写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同样表达了一种千古不磨的哲理。

正因为苏轼能体悟人生,所以他颇具老庄思想,后来他的交游中就有释道之徒,禅门诗友,参悟禅理,终身不绝。翻看他的《超然亭记》的散文,就可看到曾提出游于物外,随缘自适,以求“无往而不乐”的人生观;看前后《赤壁赋》,也可找到老庄思想的脉络。他认为“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有什么可争的呢?还是记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应该珍惜时光,善于自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