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思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陈与义:《寒食》
吟咏寒食的诗篇,唐人可谓多矣,宋诗中却不多见,特地引陈与义的《寒食》来略加欣赏。
上次谈过陈与义的《伤春》,对他寄托伤时忧国的情怀已有分析。这首《寒食》诗当是写于转徙江南两湖之时,所以藉逢节日而抒写客中的感受。先引《诗·小雅·巷伯》之“劳人草草”,以反映劳心于因循世事,一事无成的感慨。接着描写了旅途中栖息于临流的茅舍,听到风摇草木所引起的离情,周遭是浓阴四合的丛林,但春花一丛丛耀眼地与绿野相映。再看到村边杨柳袅袅临风的情景才知道是寒食节到了,清明插柳的习俗也来了,这才引起对这个节日的注意。身在江湖,欲归不得,但莺啼婉转,却令他听了倍加怀念故乡,因为莺声是那么熟悉,那是从童年时代就听惯的了。除了莺声之外,正当客思缠绵之际,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轻轻随风送来牧笛,好像有意将离愁别恨渗在笛声之中,就更使他不得不借酒来麻醉了,于是孤怀牢落,只有一个人在茅舍中斟酒狂饮了。
很显然,客中逢寒食而怀故乡,是人之常情的反映,因为按古代节令,清明前二日就是寒食,这些节日都是最易撩动游子感情的。陈与义所动的感情,不仅是客游在外,怀念故园,他在另一首《道中寒食》曾深一层写道:“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而“斗粟淹吾驾”、“无梦到功名”才是他彷徨歧路,愁绪满怀的真正原因。生当乱世,既不能从戎以抗金救国,又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漂泊谋生,功名事业的理想都如幻梦,怎能不恨满清樽呢?
读陈与义这些五言律诗,不禁联想到杜甫写的《秦州杂诗》,第一首就是:“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对照起来,可以看到陈与义学杜是很有独到心得的。他在这些诗中提到莺声、乱莺,可见这类啼鸟对人的感情,与杜鹃所起的作用一样,是很突出的。记得多年以前,我也写过这么两句:“莺啭故园春,依然梦里闻”,实得自古人的启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