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47

第147章 争随流水趁桃花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晁冲之:《春日》

古往今来,抒写春景的诗可说卷帙浩繁,抒写春景情绪的诗也不少。但是宋代诗人晁冲之却能不落窠臼,以平淡之笔,写出如《春日》这样具有隽永、清新,却令人读来有惆怅之感的诗篇,却是难能可贵。

诗一开头,就把我们引到了一个静谧的郊原环境,这儿有田园的风光,在丛丛翠色掩映下的溪流,显得浓绿如染。偶然中洒落一阵细雨,反将小溪中的浮萍打得近岸,甚至漂上沙滩。小溪中有悠然自得的三五鹅鸭,在轻盈戏水,这时候,溪流上飘浮着片片桃花,从落红情景中可以感到已是春尽花飞的时候了。可是嬉游的鹅鸭却不管春光已逝,它们追逐着落花,争夺着花瓣而在溪中翻腾酣戏。对着这样的情景,诗人不禁感从中来,于是以“不知春去尽”讽示鹅鸭的无知,也萌发了“花落水流东”的黯然情绪,于是很纤细而又不着痕迹地透露出一种时序催人的感伤。

它不像南唐李后主写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那么倾吐无余,也不是“流莺有恨,野水无言”那么凄哽,而是通过鹅鸭之争逐桃花来反映淡淡的哀愁,但又不失为一幅色泽明丽,形象生动的画面。

晁冲之的表现手法,令人想起了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其中警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是通过春草、园柳和鸣禽反映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而晁冲之却是通过鹅鸭争逐流水落花,以反映春天快过去了的惆怅。所以司空图在《诗品》中说:“规以象外,得之圜中。”这是说描写的虽是现象,却从中显出现象以外的含意。深得写景抒情的奥秘,所以成为好诗。

说到这里,又不妨再引苏东坡写的《惠崇春江晚景》来对照,苏诗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诗也描写了鸭群戏水,也写了桃花,可是着眼却是早春的景色,所以知道是早春,是由于运用了“三两枝”、“水暖”这样的词语,水暖意味着寒冬已尽,三两枝意味着桃花刚开,与鹅鸭争逐流水中的落英缤纷不是截然不同的情景么?

描写客观景物要真切,其中就要参透景物与季节推移的关系,而季节却能反映主观的情思,此所以“争随流水趁桃花”含有惆怅之感也。至于鸭的“无知”与“先知”,不过是诗人自己的感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是深知其中辩证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