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16

第16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写的诗,题为《龟虽寿》,全诗如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写的是什么呢?全诗是说古代的龟是通灵长寿之物,《庄子·秋水》篇曾有“吾闻楚有神龟,数已三千岁矣”,可见长寿之说来自《庄子》。虽然长寿,终于死去,又可见“终期于尽”是一种规律。龙蛇之类,根据《韩非子·难势》篇中所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

所以即使乘雾升天,也终究不免死亡,化为土灰。又可见物必有尽。

但曹操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却化消极为积极。他说千里马虽然老了,终日伏在马厩之中,但它的心志仍驰骋于千里之外。

凡是能重义轻生、努力于建功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壮志也不会消沉,是有所作为的。由此看来,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并非全由天定,如果认识到冲淡和平之气,不为利欲伤神,身心修养得法,也是可以获得长寿的。

这首诗最为后世传诵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读来确能起弱立懦,鼓舞人心。

曹操的诗,有许多是慨叹人生无常的,如《短歌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突出的例子。但曹操毕竟是一个政治家,他虽在饱经战乱之余,戎马倥偬之中,难免有人生无常之叹,却因胸怀大志,要干一番事业,所以仍然具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操。用清代陈沆的评价,就是说:“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见《诗比兴笺》)

曹操的“志在千里”,可说包括了陈沆所评价的内涵,他虽以老骥自谦,实则雄豪自负。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在魏晋时代,都以文学见重于当世,邺下的文学集团几乎延揽了当时所有富有才华的文人。看《龟虽寿》的精警简练,昂扬气魄,可以证明曹操的诗有他特有的风格,在文学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他的乐府诗,在继承《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推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过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