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64

第164章 感旧写西州

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

山吞残日没,水挟断云流。

灯影深村夜,钟声古寺秋。

西州旧游地,十载此淹留。

——黄庚:《西州即事》

西州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备受墨客骚人吟咏之地,因为其地有感人的事迹,例如西晋时代的名相谢安,曾赏拔过名士羊昙。后来谢安还都,以病重乘舆入西州门而逝世。羊昙感恩知己,发誓不再出入西州门。可是有一次因大醉迷途,竟然踉跄地到了西州门外,觉察之时,不禁大恸,望门而去。从此这个典故成了恩酬知己的轶闻。

除轶闻佳话之外,西州也以它处于南京至扬州之间具有古城风光而驰名于世,六朝的兴亡事迹,古寺夕阳的幽情,也能牵动客子之思。元代诗人黄庚的《西州即事》就是抒写了他旅居西州的感受的。

诗以“一雨洗空碧”的警句开头,就点明已是秋天,秋空本来就已明净,再经一场秋雨,把天空洗刷得更为澄碧了,在这时候登上西州的城楼,放眼所及,只见城外群山正吞没西下的夕阳,江中反衬碧空的流云,也一片片地随着江流移动。夜幕降临了,郊原村野点缀着灯光,而古寺更传来了带着秋凉的钟磬之声,令人不禁陡然生感:“啊!又是秋天了,屈指算来滞留西州,前后已有十年之久了,除了客怀如醉,我能得到什么呢?”

西州之于诗人,可说是引起多感之地,他还写了《书山阴驿》:“迢递三山道,重来感旧游。潮声寒带雨,山色淡生秋。寄驿通乡信,题诗记旅愁。江湖十年客,两度到西州。”以“潮声寒带雨,山色淡生秋”反映了萧瑟的情绪。

从黄庚的五言律句,可以窥见他有上承唐人的造诣。

唐玄宗时的刘长卿的五言律诗曾饮誉诗坛,被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

他写诗不署姓,只写长卿二字,他认为只要有人看了就知道是刘长卿的诗,这是诗人自信已形成独有风格的缘故。

我们看刘长卿的一首诗:“万古巴邱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岳阳馆中望洞庭洞》)黄庚的诗,颇受刘长卿的影响,都是“工于铸意,巧不伤雅”。把他们的诗朗诵起来,不仅音韵铿锵,而且情景贴切,毫无艰涩之弊。就是遣词用句,黄庚也能深领刘长卿的艺术。

以“潮声寒带雨,山色淡生秋”而论,“淡生秋”就很确切精练。山色为什么淡而生秋呢?因为秋风起后,山中的木叶渐脱,已失掉翠色葱茏之象,显得褪色了,于是萧瑟、衰飒的景色就呈现在人的眼帘,所以说“生秋”。但是黄庚却用点化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意境,虽有师承之迹,而非模仿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