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83

第183章 故宫烟柳正萧萧

赤阑桥下记停桡,细雨菰蒲响暮潮。

说与行人莫回首,故宫烟柳正萧萧。

——郯韶:《吴中览古》

吟咏江南古迹,唐诗特多,也各以构思遣词取胜,令后人难以超越,于是而有宋词如王安石之《桂枝香》,以慷慨悲凉见称于世。

但是细读元人郯韶的七绝《吴中览古》,觉得放之唐诗并不逊色,品味起来,其中写景抒情,纯以含蓄的艺术技巧取得感染的效果。

那是西风飒飒、凉意侵入的秋天薄暮,诗人追忆他游览古代江苏与浙江跨界而称会稽郡的胜迹时,曾把小舟停泊于赤阑桥边,当时正是霏霏细雨,飘打着船篷,江南特产的水生植物——结实为米及水草有茎的菰米和蒲叶,也在秋风中吹浮于水面,而江潮微涌,与雨声、菰蒲摇荡之声令人泛起怀古的幽情,正是这种声响的组合,最易兴吊古伤今的情绪。要把这情绪倾诉出来又不是那么容易,因此只能这样记录下一点体验。用以告诉游人:吴中的古迹从“越王勾践破吴归”的时代起,就有悲壮的兴亡史剧交替上演,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对照一下眼前所见的景象,就如见两千年以前“宫女如花春满殿”的吴宫,已在烟柳迷濛、秋风萧瑟之中摇落荒圯了!剩下的是旧苑荒台,供人凭吊而已。

很显然,诗人的情感寄寓于“故宫烟柳正萧萧”之中,今昔的盛衰,哀乐的无常,都概括在里面了。

写吴中览古的诗,还有唐代诗人陈羽的一首《吴城览古》:“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不论是在陈羽或郯韶,他们都受到李白的《苏台览古》、《越中览古》两诗的影响,不过在构思上下过工夫,冀求不落李白已成的窠臼。但是陈羽就未能做到,例如李白写道:“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鹑鸪飞”,陈羽就在意境的抒写上袭取了李白的。

倒是郯韶的含蓄,可与韦庄的《台城》媲美,韦庄是这样写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我们看,霏霏烟雨,烟柳轻笼,故宫如梦,不也是郯韶抒情所表现的境界吗?

说到江南的桥和潮,我还记起了曾经充当过吴佩孚幕僚的杨云史,他在《江山万里楼诗词》中有一首七绝诗写得很好:“板屋村灯扬子桥,夜船吹笛雨潇潇。十年踪迹魂销尽,依旧江淮上下潮。”用与郯韶的诗参看,又令人领悟到王士禛所谓“神韵”的写法,确有含蓄不尽的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