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85

第185章 倚遍天南百尺楼

海气空濛日夜浮,山城才雨便成秋。

冯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刘基:《登南海驿楼》

清代的沈德潜对明代诗词有过一句概括性的评语,就是“复古”。

为什么明代的诗词有复古的倾向呢?因为当时的作家诗人重视古文,学习古文,于是在诗文中表现了豪放、朴实的风格。

刘基是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勋臣,诗文有较高成就。

他在元朝统治下虽然得中进士,做过县丞一类小官,但因政治上的矛盾而罢职归田,于是浪游各地,后来才随朱元璋打江山成为开国的风云人物。

刘基出生于浙江的青田,他写的《登南海驿楼》,是他在浪游时的作品,很显然,他曾到过南方。海滨的景色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所以登上为行旅者驻足休憩的高楼时,眼界开阔,气候也与江南迥异。他看到迷濛、辽阔、浮动的海景,不分昼夜,极多变幻,形成壮观。而几乎群山矗立的小城,一经风雨,就有如凉秋的季节,此景此情,就令客游的人百感丛生了。他与历代的骚人墨客一样,感怀身世,首先是事业无成,有如汉文帝时代的冯唐,一生未受重用,只能黯然自伤,告老退休。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发过慨叹。诗人登楼生感,也是引冯唐这个典故以自况的。正由于怀着深沉的感慨,所以登上天南的百尺高楼,倚栏远眺,不禁也有辛弃疾那种“醉拍栏杆千遍”的感受了。

刘基这首诗就很有沉郁之致,令人联想到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联想到李商隐的“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渧,王粲春来更远游……”(《安定城楼》)联想到与陆游的“知非吾土强登楼”(《登荔枝楼》)相似的写景抒情的表现。

实际上,刘基的诗是想上追唐调的,《明诗别裁集》中说“文成(刘基的谥号)独标高格,时欲追杜韩,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是推崇他诗学杜甫,文学韩愈,所以格高。从《诚意伯集》、《郁离子》中的诗文,可以看到他在诗文创作上风格古朴雄浑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