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86

第186章 怀贤长夜若为情

白发悲王粲,青春羡贾生。

万言辞慷慨,一赋气峥嵘。

吊屈心犹壮,依刘恨未平。

怀贤坐长夜,耿耿若为情。

——李延兴:《读贾谊王粲传》

抒发一种读书的观感,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诗。李延兴以诗的形式写了贾谊、王粲两传的读后感,这在五言诗中是少见之作。

诗以王粲开头,为王粲的遭遇而同情慨叹。东汉末年,这位作家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只因世乱年荒,不得不离开山东的邹县避难荆州,投于刘表幕下,虽然怀才,却未被重用,蹉跎了岁月,客中落寞,白发暗生,于是登荆州的城楼遥望乡关,写了一篇著名的《登楼赋》,抒发了不遇的悲愤和眷念乡土之情,成为抒情小赋的名作。这篇赋体文章,描绘了荆州山川形势,很有奇突的表现,所以用“一赋气峥嵘”来形容。但是赋的内容也寄托了对刘表的不满:“俱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就是引《论语》中的“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王粲是说自己并非无用之人,是希望有能行道的机会,可是刘表却把人才投闲置散,岂非怅恨之至!

至于贾谊,却是另一种遭遇。这位西汉时代的辞赋家和政论家却少年得志,二十余岁就因雒阳太守吴公的推荐,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先任博士,后超迁为大中大夫,“青春羡贾生”,就是指这段历史。后来因上万言书痛陈时弊,献改革政制之策,受到当时权贵周勃、灌婴辈的排斥,被贬为长沙太傅,从此意志消沉,满腔悲愤,渡湘水时,曾吊屈原,写了一篇《吊屈原赋》,既伤屈原的受谗而死,也是借屈自伤,但仍然在赋文中寄希望于汉文帝对他的了解,期待重返朝廷,有所报效,“吊屈心犹壮”就是概括贾谊中经挫折而壮心未已的思想感情。可是贾谊终于无所作为,最后被召任梁怀王太傅,复因梁怀王坠马而死,他也就郁郁而终。

比较起来,王粲归于曹操官至侍中,成为邺下文学集团的知名之士,却算幸运的了。

尽管贾谊与王粲的早年经历,各有幸与不幸,但是怀才不遇,受过困顿却有相同的地方,令人读到他们的传记就不禁生感,特别是于挑灯夜读之下,想到才高如贾谊、王粲两位前贤也难免有蹉跌的处境,联系到自己,就也难免耿耿于怀,深感才人坎坷,古今同慨了!

李延兴这首诗,是写得精练的,能撷取贾、王两人平生际遇中重要的一段历史作为抒写的内容,把他们的文章事业以“万言辞慷慨,一赋气峥嵘”加以突出,就显出艺术概括的特点,全诗是五言律句,对仗工整,切合人物的特征,所以值得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