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87

第187章 千年遗恨泣英雄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高启:《吊岳王墓》

古往今来咏叹岳王墓的诗篇太多了。赵孟頫之诗寄托兴亡之感,今举高启之作加以比较,藉以一探两诗之各有千秋。

高启于元朝末年隐居于吴淞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洪武元年应征入朝,纂修元史,因不羡功名利禄,一度归田再隐,后来竟以与苏州知府魏观的关系密切,受魏案牵连而被处死,由此可见虽然归隐,也难逃专制政治的迫害。

高启的诗文,却不失为明代有数的优秀之作。

这首《吊岳王墓》借庾信《哀江南赋》写的“将军一去,大树飘零”一典开头,用以比喻岳飞之死,这是千载奇冤,令抗金英雄九泉饮恨。造成这一历史悲剧,是来自宋高宗(即赵构)的朝廷,他以十二道金牌的诏书从深宫发出,急召岳飞自朱仙镇前线班师加以杀害,放弃了抗金的有利形势,徒令钦徽两帝北掳的耻辱未能湔雪,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在赵构与秦桧勾结向金屈服求和的情况下,投降派占了优势,已无人请求尚方宝剑以斩佞臣了,已形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局面了。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廊庙之上,已是“鸟尽弓藏”的情景了。如今攀上栖霞岭上,回顾这一段历史,面对着残酷的史实,不仅举目有河山之异,也不见有什么陵墓遗存其间。

有的是蔓草荒烟,泠泠白露而已。

通过高启的《吊岳王墓》,与赵孟頫写的那一首比较,题目虽然相同,可是立意却完全迥异。赵孟頫是吊古伤今,高启却谴责赵构,把赵构残害忠良用史笔抒写出来,“不为尊者讳”,具有诗与史结合的特点。

这种写法,在前人诗篇中是屡见的,例如在唐诗中同是吟咏马嵬坡事件,刘禹锡与白居易写法就不同,刘责唐玄宗自私,到了危难时只有“天子舍妖姬”以求自保;白居易则“六军不发争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有为唐玄宗迫不得已辩护的意味。而杜甫在《北征》中却责备唐玄宗:“不闻夏商衰,中自诛褒妲。”鲁迅很欣赏杜甫的史笔,也认为归罪于女人是没有出息的行为,曾写杂文而加以嘲讽。

从赵孟頫、高启写的《吊岳王墓》两诗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解:题目同可以写法异,其异来自构思立意之不同,因而也有深浅的不同。高启的诗寓意较深,全诗以讽责赵构为主;赵孟頫的诗寓意较浅,侧重的是对景抒情。有人也曾从高启诗得到启发,发表杂文,认为岳王墓前的跪像应该增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