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188

第188章 学杜一例

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蓝仁:《暮归山中》

描写一种黄昏时分远游还山的情景,蓝仁这首《暮归山中》颇堪一读。

诗一开头就点出了黄昏,一个旅人正走在归途。当渐近家门之时,不禁松了一口气,于是从容地就山涧的溪水洗净奔走于山道上的双足,溪涧清澈,已可看到月光的倒影,空山静寂,远远地传来鸦鹊归巢的声音,想来营巢于自己的柴门之上的喜鹊也已栖宿了。山中的树丛是一片黝黑,点点萤虫穿飞于树间,点缀了超尘绝俗的夜景。

当旅人走到家门的时候,已看到老妻带着孩子在等候了,一种归来重聚的喜悦露于神色。家中已准备好了菜肴,在灯光摇曳之下与家人共饭,可说是别有情调。夜深了,虽然行旅疲倦,却不想就眠,步出柴门,倚立于松树与桂树之下,夜凉如水,侵袭衣襟,仰望夜空,大有孟浩然所写“微云淡河汉”的情境,那挂在高空的疏星点点,与银河相隔而浮动,令诗人倦意也消,真是寄身于江湖所难以享受到的乐趣。

蓝仁的诗,多反映退隐的生涯,诗风颇有古朴简练的优点,他的诗是学杜甫的,山水之趣则宗王维。《暮归山中》却充分证明学杜甫极为神似。我们看杜甫写的《羌村三首》,就有这样的描写: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羌村》是杜甫五言律的杰作,写的正是夕阳西下回到羌村的情景。就诗的抒写程序看,蓝仁是从《羌村》得到启发的,就诗的情调说,也有羌村的影子,可说是学杜得其三昧。但是蓝仁并非模仿,而是从杜得到点化,因此既有所继承,也有所变化。正如曹操写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生西陂”比较一样,曹操并非袭取,而是推陈,因而曹诗就具有自己的特色:壮丽。在形象描写上说,也比《上林赋》具体多了。

从比较中,可悟“学”的一点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