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51

第51章 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张旭:《山中留客》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被称为张草,曾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在书法史上也与怀素的草书并驾齐驱,堪称圣手。

可是张旭也是诗人,虽然他写的诗并不多,却以绝句胜,偶尔吟咏,便传诵不衰。这首《山中留客》就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

从诗题看,可以知道是张旭一度隐居山中时赠友之作。张旭是苏州人,善饮,狂放不羁,曾官常熟县尉,于仕途并不得意,于书酒却负盛名。杜甫在《酒中八仙歌》描写他:“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可见他醉时豪放之态。

苏州境内有天平山,峰奇石秀,林茂泉清,是名胜地。张旭可能就隐于天平山,有客人来访,于是诗酒盘桓,在春光明媚之中欣赏了山容泉韵,花树滋芬,倾听了百鸟鸣春,万物萌动,可说极得悦目赏心之乐。可是天平山“山之云浮浮,天之风”(见高启写的《游天平山记》),也有春阴弥漫的时候,客人鉴于天气阴霾,游兴顿减,于是拟辞张旭而下山。张旭却告诉客人:“别以为天气不好,你就要走了。要知道山中的景色变幻多端,你还未欣赏到另一种奇景呢?那就是:晴空明澈而无雨,但是深山的云雾溟濛,不妨游到云深雾重之处,就会感受到云气沾衣的奇趣,如果你怯而不留,便为山灵所笑了,你还是留下来领略山中的深一层景色罢!”

张旭就以“入云深处亦沾衣”七字描写了深山一种特定的景色,用以劝阻客人之不必急于归去,否则就如裴迪写的“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未免辜负主人的盛意和云色的空濛了。裴迪也描写过山色与云气:“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华子岗》),可与“入云深处亦沾衣”媲美。

描写自然景色,是张旭所擅长,他曾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化出一首《桃花矶》:“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也是富于联想的佳篇,能以清新、形象的语言美表现出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境。影响所及,也曾启发齐白石画过桃源洞口的画,云封洞口,桃花夹岸,落英缤纷,可是他没有画打鱼郎,为的是免惊桃源中人的好梦,是别有寄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