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看题知义,这是一首喜雨诗,题目有“喜”字,诗中有“好”字,由此可知诗人对春雨的降临感到何等喜悦。俗语说“春雨贵如油”,正当春耕季节,广袤的农田十分需要雨,诗人以与人民情感相通的情怀,描写了春雨的形象。
杜甫是怎样描写春雨的呢?
先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与“细”两字,就写出了春雨轻微的体态,因为“潜”、“细”,所以润物无声,又表现了它的特质,再看“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着重写出春雨之夜的景色。而这种景色又是杜甫所居草堂的自然环境所特有的,因为从草堂看郊野,朦胧灰白的野径,也显得黑黝黝的了,只有锦江上船中的烛光,却在雨中显得明亮。他想到一夜春雨霏霏,明天锦城的花,一定会因着雨而更红润妍丽了,写潜细红湿,正与骤雨狂风相反,因为后者可以损物,而非润物,杜甫写的好春雨,在于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见仇兆鳌注)。
杜甫这首喜雨诗,向来传为名作。它之所以妙,是因为写出了春雨的形象,特别是春夜细雨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滋润万物的春雨一种喜上心头的感情,令我们读了这首诗,不仅惊叹于描写春雨的妙处,也理解他所以喜的情意。这种描写,得力于对事物的体察,与杜甫所写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同样达到了体察入微的艺术高度。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曾有评述:“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削之痕。”由《春夜喜雨》一诗也可以证明确有“天然工巧”、“不见刻削”的妙处。由于杜甫对事物作了细致的体察,抓住了它的特点,因而能够缘情体物,臻于工巧。他对事物已能突破一般经验的感受,有更深刻、细致的体会,因此就能推敲出新颖的描写,也使得欣赏者感到他采用的虽是日常生活所用习惯的语言,却体味出是艺术的醇品,不厌再读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