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58

第58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翻看《杜工部集》,绝句诗作较少,但是这首七言绝句,已足千秋。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开元、天宝时代的盛世已成陈迹。

在乱离中,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最后到了湖南潭州一带,就在暮春时节,遇上了当年在长安相识的李龟年。李龟年是宫廷出色的乐师,既善歌,也擅演奏,以羯鼓、筚篥见长,《渭州曲》以音调特妙而冠绝一时。他受赏于王侯贵族,出入于王公显宦的府第,所以杜甫曾于天宝十载以后在岐王李珍、秘书监崔涤的歌筵上听过李龟年的歌声。料不到世事一番变化,长安陷于安、史的叛乱,“世乱各东西”、“园庐但蒿藜”,旧日的良辰胜景、歌舞升平早已烟消云散了。但想不到却在江南,却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的暮春飞花季节,与李龟年重逢话旧,大家抚今思昔,感怀身世,真有诉不尽的家国兴亡之思。所谓“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秋兴》之四),杜甫正是以这样强烈的思想感情凝聚于诗,记下了与李龟年的相遇。

这首诗,表面看来似很平淡,并不流露沉痛的痕迹,如仔细推敲,更深沉的感情却如暗流,汹涌于字里行间,令人读后起共鸣之感。试想想,李龟年当年的盛名与盛况,不正是开元、天宝盛世的反映吗?写李龟年是常出入于岐王、崔九府第中的著名艺人,也就是写自己在长安时成为岐王、崔九座上客而认识李龟年的往事,往事不堪回首,其哀痛为何如!“正是江南好风景”是反写,其实是世运衰乱,烽火连年,胡骑长驱,兵戈扰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与李龟年已同是漂泊之人,所谓“落花时节”,就无异于用隐喻来比拟凄凉的晚景,真正“同是天涯沦落人”,怎能不生无限的感慨呢?

就用字看,“又逢君”的“又”字下得极有概括的艺术性,既形容劫后重逢于异地,又回顾在长安时代可怀恋的往日,所以“又”

字包括今昔的感受,十分精炼而准确。

流落江南与杜甫重逢的李龟年又如何呢?他仍然靠卖歌鬻艺为生,当他在湖南一些官绅邀集的筵席上高歌数阕时,泪随声下,举座为之掩泣罢酒。

诗题《江南》,是根据《楚辞章句》中“襄王迁屈原于江南,在湘潭之间”的注释,所以杜甫也引称潭州为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