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59

第59章 反衬的艺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杜甫这首《月夜》,与“月是故乡明”的表现艺术又不同,但同样是月夜怀人的绝唱。

天宝十五载六月,杜甫由陕西的鄜州潜赴唐德宗驻跸之所,中途落入安禄山叛军手中,被解到长安,只因未被识破身份、官职,以为他是一般避难平民,才免于追究。于是杜甫身在长安,遇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不禁望月怀想。想什么呢?想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因而情寄于诗。

但是杜甫构思却一反常态,不写自己怀念家人之切,却从家人怀念自己而着笔。他写道:今宵鄜州的月色一定格外凄清,因为闺中人只是孤独对月。身边虽有娇小的儿女,但孩子们还不谙事,不了解母亲为什么对月痴望,珠泪盈眶。孩子们不知道哪里是长安,更不知道远在长安有亲人流落陷于苦境。夜深了,露重了,望月的人风鬟雾鬓,一定为夜露沾湿;望月的人的双臂,也一定为洒下来的寒月光辉所浸透,而有寒颤之感吧?唉,两地思念之情,是多么苦啊!只有期待异日重聚,对着今宵一样的明月,互相依偎于旧居窗牖之前,掀起窗帷,让月光照到我们的双颊,照着我们晶莹的泪花,让我们互掩泪痕,共叙乱离的感受吧。

就是这样,这首诗没有直抒自己的感情,却设想妻子对自己的怀念,用儿女不解事以反衬妻子的孤寂、痛苦,用“云鬟湿”、“玉臂寒”写出妻子的深宵不寐,显得含蓄曲折,却使感情更进一层。最后两句才写到幻想重聚时对月抒愁的情景,既以自慰,又以寄慰于离人,情意真挚,用笔独辟蹊径,令人感动。全诗的诗眼在于“独”字和“双”字,从闺中独看到双照泪痕,以反衬的艺术,表达了感情的曲折过程,真是笔情两妙。但是就诗的意境看,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写的一首《望月有怀》对他有些影响,杜审言是这样写的:“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露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罗衣此一鉴,顿使别离难。”比较起来,杜甫却超越多了。

李商隐是学杜诗的,他也领悟到运用反衬艺术的好处,在《夜雨寄北》中写道:“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于离中说合,合处说离,含蓄委婉,曲折缠绵,同样达到独辟蹊径的境界,与杜甫的《月夜》同参,可说学杜诗是学得很精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