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06

第6章 诗画之间

以写山水画著名的古代画家郭熙,他的儿子郭思善承家学,致力于画论,在《林泉高致》中曾说过这样的警语:“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说法和苏轼赞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具有相通的含义。

究竟怎样的诗是无形画呢?

不妨举王士禛的《真州绝句》为例: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中也极自我欣赏,说“江淮间多写为图画”。

就诗看,就是不写成图画,《真州绝句》所呈现的境界已是一幅绝妙的风物画。诗人把我们引进了真州之地,在江干两岸,多有渔船,柳陌成荫,菱塘水满,当夕阳西下,晚风初定之时,网钓的人双桨归来,在红叶映江的情境中高声叫卖鲈鱼,引得人家争购。像这样的诗情,不是有了充分的无形的画意么?

至于马致远写的《天净沙》,却又是另一种无形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寥寥数十字,把一种驿旅独行、客情如梦、西风萧瑟、秋景荒寒的情境烘托出来了,它是一幅画,也是绝妙词,诗与画之间,已融为一体了。它虽然没有笔墨的线条,可是文字的表现艺术不是具有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形象吗?可以说,这就是无形的画。

说到“画是有形诗”或者说“画中有诗”,也不妨举王维所画的《雪溪图》为例,这幅画描绘出屋顶、树枝、坡石、水面残雪未消,溪中一人撑舟横渡,岩上一人赶猪回圈。故宫博物院藏有影印的《雪溪图》,展出时令人看了就觉得它的描摹、结构以及风雪中劳动的情景真是“画中有诗”!

从古以来,诗人与画家多追求诗与画的艺术在作品中有所表现,谢灵运写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都能使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和雪月寒风的肃杀哀意,诗中也都有无形的画境。而杜甫写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更是画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峥嵘的春景图,即使是二十个字,却也以形象的艺术语言把诗画合而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