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有披沙拣金之句,影响深远。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古诗,也是三峡渔民的歌谣,它反映了巴东三峡的峻险,长七百里的三峡水道,两岸峭壁高岩,树深林密,有猿鸣虎啸,空山传响,源源不绝。舟旅所经,清寂凄唳,令人凄凉掉泪。
就是这两句诗,把三峡的气势、氛围、景色的特征点出来了。
因此更引出了北魏时代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中加以演绎发挥,我们看下面描写的一段: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渌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是以清丽的散文游记,记载了三峡的风光,而描写与抒情,却来自古诗的启发,因此成为绝唱。
仍然是这两句诗,又引出了李白的名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不仅撷取了古诗的意境,也撷取了郦道元《水经注》描写三峡的精华,李白以绝句诗的高度艺术概括、精练的语言,把郦道元所创造的境界更升华了,李白的手腕是再创造,以“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升华的境界与感受,从而把凄异、愁苦的情境变为豪放、飘逸,令人如乘轻舟,放乎急流在千山万壑的峡谷中奔驰而下,千里之程,朝发夕至,壮哉游程!
仅仅两句古诗,却产生了历代的瑰宝,这就是借鉴之助。清代刘熙载尝言:“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
看来,借鉴不可不讲,欣赏也必须兼收,不宜浅尝即止。古诗两句,可供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