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杜甫:《倦夜》
夏夜纳凉,各有体验。遭遇不同,感受则各异。杜甫这首《倦夜》五言律诗,写他在旅途中投宿野店,炎夜乘凉,辗转反侧,终宵难寐以至黎明的情景,十分真切,真如一幅倦夜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眼前的倦夜图以时间作纬线,以夜景织画面,令我们似乎看到诗人投迹于荒村之中,在丛竹围绕的茅店里迎接酷热的夏夜。
翠竹招风,令倦卧的诗人感到微有凉意。可是月光如水,照到茅店的阶前、屋角,又令诗人对月兴嗟,望风怀想。以野月的野字,形容“鸡声茅店月”的凄清。凄清的夜,睡不着,眼睁睁地让时间溜走。夜深了,露也重了,露水从竹梢上滴了下来。原来是满天星斗的高空,星光也渐渐隐匿了。在黑暗的荒野上,有低飞的流萤,以它的萤火闪烁发亮,在映衬着暗夜的寂寞。栖宿于溪边树丛中的小鸟最敏感,看到东方鱼肚白了,于是惊醒过来,唧唧喳喳地叫起来,有似隔水互打招呼的样子。经历了长夜无眠的诗人,这时候嘘了一口气:“唉,一夜就这样度过了!”为什么以旅途奔走疲倦之身,却不能酣然入梦呢?诗人自己作答了:失眠的原因在于忧怀难释,想到兵戈阻绝,胡骑纵横,骨肉离散,万方多难,自己则迟暮多病,依然天涯涕泪,潦倒长途,平生万事落得幻灭的悲哀,怎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只有沉浸于忧伤之中失眠了,让长夜悄悄地从身边溜走了。
杜甫这首诗,表现手法较为特别,在他的诗集中也别具一格,他是以时间为顺序的,从黑夜写到黎明,用野月、露星、流萤、宿鸟作为衬托,把夜景加以渲染,最后则笔锋一转,以“万事干戈里”点出倦夜失眠的忧伤,点出平生可悲的遭遇,无限家国之感,都尽此五字之中了!
读了杜甫的《倦夜》,不禁联想到王粲的《登楼赋》。王粲的表现手法却是写白天,写登上湖北当阳县城楼的所见所感,一直写到黄昏时分下楼归去,写到“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同样是抒发了忧怀不已的失眠过程。但是比较起来,诗人的襟抱却大不相同,王粲偏于寄人篱下、怀才不遇的怨愁,杜甫则偏于忧国忧时、民生憔悴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