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诗的艺术魅力
18348900000066

第66章 春景牵情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春思》

早春季节,只要离开浑浊的闹市到郊原山野一游,就会领略到春光满眼的自然之趣。可是春光冉冉,万物融融,在游春的人看来,却有不同的感受,在领略春光的感受来说,也因人的处境而不同。王国维所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而这首《春思》,正是“有有我之境”。因为“有我”,于是“物皆着我之色彩”,构成了缘情造境的诗味。

诗是从描写春光开始的。早春的特色就是草绿柳抽条,桃李竞芳菲,柳黄状抽条之色,历乱写桃花灿烂缤纷之致,反映了春色的绚丽。按情景说,如此春光,正该及时行乐,以免辜负,可是多愁善感的人却惹起春愁,东风吹得百花盛开,可吹不散春愁,它也不为愁人着想,于是在别人眼里的春景美得很,在有心病的人却归怨于春天偏偏比起别的季节来,牵惹的春愁却特别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也是一翻此意。

题目用“春思”,思就是思念、相思,借春景写出诗人一种相思的情致,也许是写一个幽思之妇的哀愁。“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闼”,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中就曾写过这种题材,贾至则把幽闼扩大到自然的视野,于是有景,因景而生情,东风送暖,吹不去春愁。

唐人诗中,写春色春景的诗不可胜数,大都“物皆着我之色彩”。例如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写了江水的澄碧,飞鸟的白色,以碧衬白,更见飞鸟羽毛的纯白耀眼;山色青翠,花红似火,以山青而衬花色,也更见花红得有如燃烧。春景虽然烂漫动人,却是久滞他乡,归期无定,纵有陶醉的春光,也难以消解客愁的凝积,春色反惹乡思了。

春色本来是令人欣赏的客观事物,反而引起诗人的愁绪,因此贾至和杜甫这两首诗就缘情而写景了,也构成了不同的画面和反映不同的感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曾说过:“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易指出。”正是道出了独喻的微妙。